诗体名。古代臣僚应帝王之命所作、所和之诗,以“应诏”、“应制”为标题,内容都为歌功颂德,蹈袭陈言,少数诗也陈述对帝王的期望。唐以后,大多运用五言六韵或八韵的排律,如李峤《奉和幸荐福寺应制》、宋之问《春
【介绍】:宋之问作。神龙元年(705),作者因谄附张易之兄弟被贬泷州(今广东罗定南)。题中所及四人,皆唐时著名文人,亦皆因谄事张氏流放岭南。之问途经端州(今广东高要),见到他们的题壁,怎不同病相怜?山
【介绍】:见徐锴。
【介绍】:韦庄作于昭宗乾宁三年(896)客居郎州(今陕西富县)时。写异乡与故人久别重逢又匆匆言别情景,突出了十余年个人、亲友的萍踪无定和种种变化,同时也透露了作者对社会动乱的无限感慨,惆怅幽怨之情溢于
典出《三国志·魏志·王粲传》:“(蔡邕)闻粲在门,倒屣迎之。粲至,年既幼弱,容状短小,一坐尽惊。邕曰:‘此王公孙也,有异才,吾不如也。吾家书籍文章,尽当与之。’”后用作赞赏才华之典。杜甫《赠虞十五司马
【介绍】:王翰作。见《凉州词二首》①。
指毛笔。韩愈《寄崔二十六立之》:“又论诸毛功,劈水看蛟螭。”
尘世外的朋友。皎然《春夜期裴都曹济集心上人院不至》:“逍遥方外侣,荏苒府中情。”
《庄子·知北游》:“大司马之捶钩者,年八十矣,而不失豪芒。”后用以喻功夫深,技术熟练。杜甫《夜听许十损诵诗爱而有作》:“应手看捶钩,清心听鸣镝。”
【介绍】:边将张揆(一作睽)妻。会昌间,绣回文作龟形诗诣阙以献,武宗览诗,敕防边十余年的张揆还乡,赐侯氏绢300匹。《全唐诗》存诗1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