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张仲素作。诗作描写陌上采桑女提笼而立,痴痴回忆昨夜梦到渔阳(征人所在)情景。系从《诗经》“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置彼周行”(《诗·周南·卷耳》)化出,生动传神。李锳曰:“前二句皆说眼
文体名。原指时下流行的文体,唐代主要指当时常用的骈文和科举考试时采用的律赋。韩愈《与冯宿论文书》称之为“俗下文字”。而“时文”名称的出现,当在北宋前期,欧阳修《记旧本韩文后》称:“是时天下学者,杨、刘
【介绍】:杜甫作。代宗永泰元年(765)正月三日,杜甫辞去严武节度使幕府参谋之职,归草堂后所写。杜甫诗题,凡记日者,皆涉节候,此指立春日。溪上,指浣花溪畔草堂而言。简,书简,信件,此处作动词,指寄此诗
【介绍】:李商隐作。此诗作于宣宗大中三年(849)诗人三十八岁时。长期坎坷困顿的人生使诗人对自己的儿辈更加爱怜娇宠,面对聪明俊秀、天真烂漫的孩子,诗人感到骄傲慰藉,同时也生发出感慨和期望。作者始终以饱
长安夜月。槐里,古代长安里巷名。钱起《送马员外拜官觐省》:“归觐屡经槐里月,出师常笑棘门军。”
道教谓仙人所居洞府。王绩《游仙四首》之一:“三山银作地,八洞玉为天。”
传说汉武帝时赵婕妤有玉钗,至昭帝时化为白燕飞去。见南朝梁任昉《述异记》卷下。故后以“白燕”为咏钗之典。刘言史《赠成炼师四首》之四:“当时白燕无寻处,今日云鬟见玉钗。”
【介绍】:广德元年至大历五年间(763—770)入浙东幕,与鲍防、严维等联唱,结集为《大历年浙东联唱集》。《全唐诗》存诗2首及联句1首。
【介绍】:戎昱《旅次寄湖南张郎中》诗句。漫,水涨。两句从听觉、视觉两个角度动静结合地层层描写夜宿旅舍中所捕捉到的秋夜景色。“漫”刻绘潮水声,“乱”摹写竹影和明月交相作用的情景,非常真切细腻,形象生动。
【生卒】:739—824【介绍】:唐代高僧。姓氏、籍贯不详。初习儒学,曾与庞蕴同入长安求选。后信佛,师石头希迁三年,遂落发为僧。又至南阳丹霞山、天台莲花顶。元和中,至龙门香山,与伏牛禅师为莫逆之交。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