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历史百科>诗词百科>韩朋赋

韩朋赋

俗赋。作者佚名。敦煌遗书存六种唐人抄本,S2922、3227、3904、4901,P2653、3873,其中年代最早的是P2653,该卷内有武后时代新字“”(臣),有人据此推定为武周写本。《敦煌掇琐》、《敦煌变文集》、《敦煌文学作品选》、《敦煌讲唱文学作品选注》等书收有录文或校注本。《韩朋赋》取材于韩凭故事。这个故事最早见于《搜神记》卷一一《韩凭妻》条,全文仅三百余字。《艺文类聚》卷四〇、《法苑珠林》卷三六等也有大体相同的记载。敦煌本《韩朋赋》在充分吸取原有情节的基础上,又将原作中的人物韩凭、何氏、苏贺分别改为韩朋、贞夫、梁伯,在故事情节的铺陈排比,人物形象的艺术描绘等方面也更加生动鲜明,真挚感人,与其说是通俗的故事赋体,还不如说是一篇结构谨严的短篇小说,全文长达二千余字。作品为了表达理想爱情的悲剧主题,充分利用韩朋夫妇精诚相爱、无辜被害及其死后复仇的细节描写。首写贞夫是一位“明解经书”的淑女,婚后即立下“不再改嫁,死事一夫”的誓言,当韩朋出游,六秋不归,贞夫写下家书,盼其归来,不幸其书被宋王所得,引起一场阴谋。其次写贞夫被骗入宫,面对宋王逼婚,十分蔑视“一国之母”的生活,表现出忠于爱情,不慕高位的精神境界。最后,韩朋夫妇,屡遭陷害,双双殉情,化生青、白二石,宋王强令埋于道东道西;不料又长出“根下相连”、“叶叶相笼”的桂树,宋王遣人伐之,又变成举翅高飞的“鸳鸯”。宋王拾得一片毛羽,“摩拂项上,其头即落”。这种死后复仇的艺术处理,进一步深化韩凭故事的反抗主题,表达出劳动人民“行善获福,行恶得殃”的善良愿望,因而更富有感染力,更加具有传奇色彩。元杂剧《青陵台》、《相思树》,也都直接取材于这一故事。

猜你喜欢

  • 分明

    ①明确;清楚。杜甫《新婚别》:“妾身未分明,何以拜姑嫜。”②明明;显然。杜甫《咏怀古迹五首》之三:“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③明亮。元稹《哭女樊》:“秋天净绿月分明,何事巴猿不剩鸣。”

  • 鸦岭

    即鸦山。以产鸦山茶闻名。顾云《池阳醉歌赠匡庐处士姚岩杰》:“鼋潭鳞粉解不去,鸦岭蕊花浇不醒。”

  • 夫人法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贤媛》载:晋王湛妻郝氏有令姿淑德,教子有方,为王门母仪,众皆效郝夫人之法。后因以“夫人法”为颂母仪之典。王维《故南阳夫人樊氏挽歌》:“淑女诗长在,夫人法尚存。”

  • 郅支

    汉时匈奴单于兄。呼韩邪单于之兄。汉宣帝时立为郅支单于,元帝初叛汉,后为西域副校尉陈汤攻杀。事见《汉书·匈奴传》。后因以“郅支”泛指外族。李益《临滹沱见蕃使列名》:“万里关山今不闭,汉家频许郅支和。”

  • 三危

    ①山名。在今甘肃敦煌东南。《书·舜典》:“窜三苗于三危。”后因以“三危”为咏流放之典。杜甫《寄李十二白二十韵》:“五岭炎蒸地,三危放逐臣。”②《吕氏春秋·本味》:“水之美者,三危之露。”后用为咏露之典

  • 三山

    ①指神话传说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神山。后用作咏仙境之典。刘禹锡《吐绶鸟词》:“三山仙路寄遥情,刷羽扬翘欲上征。”②山名。(1)在今江苏南京西南长江东岸。李白《三山望金陵寄殷淑》:“三山怀谢朓,水澹望

  • 吕尚父

    即吕尚。周武王以吕尚为师,号师尚父,故称。孟宾于《蟠溪怀古》:“良哉吕尚父,深隐始归周。”

  • 玉关寄长安主簿

    【介绍】:岑参作。见《玉关寄长安李主簿》。

  • 崔昌之

    【介绍】:见崔远。

  • 降魔变文

    变文。作者佚名。敦煌遗书存六种唐人写本:S4398、S5511,P4524、P4615,罗振玉藏卷(收入《敦煌零拾》),胡適藏卷。《敦煌变文汇录》《敦煌变文集》据S5511及胡適藏卷,整理成全本。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