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历史百科>历史事件>平治章程

平治章程

1900年6月(光绪二十六年五月),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进入高潮,英国在拉拢东南各省督抚搞“东南互保”的同时,策动湖广总督张之洞、两广总督李鸿章“独立”割据。英国香港总督卜力授意香港议政局议员何启,与兴中会会员陈少白密谋,劝说李鸿章据两广“独立”,孙中山同意一试。李鸿章派幕僚刘学询、曾广铨与兴中会接触和谈判。何启按卜力授意,于7月24日(六月二十八日)起草了一份由孙中山领衔、兴中会骨干杨衢云、陈少白等联名上卜力书,内附《平治章程》,主要内容是:迁都南京或武汉;于都内立一中央政府以总其成,各省立一自治政府以资分理;公权利于天下,关税等类如有增收必须先与别国妥商而行,铁路、矿产、船政、工商各业均宜分沾利权,教士旅行一体保护;增添文武官俸;平其政刑;变科举为专门之学。不久,李鸿章应诏北上,就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并任议和全权大臣,遂中止了与兴中会的接触。八国联军攻陷天津后,英国也决定放弃原有的制造各地“独立”的做法,而投入更大权益的角逐中去。

猜你喜欢

  • 谶纬

    汉隋之间流行的谶录图纬占验术数之书。亦称图纬。谶是巫师或方士伪托神灵而制作的一种隐语或预言的图书符篆,作为吉凶祸福的符验或治乱兴衰的征兆。纬是对经而言,是方士化的儒生假托神意或圣人先师之说而编集的解释

  • 中俄会订条约

    见“旅大租地条约”。

  • 御营使司

    南宋初年军事机构。建炎元年(公元1127年)禁军溃散,乃设御营使司,以统辖诸将,作为皇帝直属部队。有御营使及副使,辖御营五军。建炎三年又置御前五军。建炎四年罢御营使司,以其兵权归枢密院。御前五军及御营

  • 官制改革

    清政府在“预备立宪”时期为维持满洲贵族统治,加强中央集权所采取的措施。1906年9月1日(光绪三十二年七月十三日)清政府发布“预备仿行宪政”诏书,第二天就下令改革官制,企图假立宪之名,行中央集权之实。

  • 武昌起义

    1911 (宣统三年)反对清政府出卖铁路权利的保路运动激烈开展,各地群众的自发反清斗争遍及全国,社会矛盾空前尖锐,革命时机完全成熟。武汉是革命运动发展较早的地区之一,尤其是湖北新军中一直有革命党人秘密

  • 宋教仁之死

    亦称宋教仁案或简称宋案。宋教仁字遯初,又作钝初,号渔父,湖南桃源人,著名的资产阶级革命家,同盟会的重要成员。中华民国成立后,热衷于资产阶级议会政治,主张扩大同盟会,争取国会多数席位,组织政党内阁。19

  • 临安之陷

    伯颜率领元军攻占襄阳(今湖北襄樊)后,顺江东下,宋军望风溃降。德祏二年(公元1276年)正月,元军进迫临安(今浙江杭州)。南宋遣使奉表称臣,伯颜拒绝。朝臣文天祥、张世杰请移帝后太子三宫入海,而自率众背

  • 永济渠

    古运河名。隋大业四年(公元608年),炀帝杨广为便利河北地区的军事运输,诏发河北诸郡男女百余万人开凿而成。南起黄河与沁水的汇合口,沿沁水北上,在今河南武陟县沿沁水支流(今孟姜女河)折向东北达于汲县,再

  • 五军都督府

    官署名。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改大都督府为中、左、右、前、后五军都督府,每府置左、右都督、都督同知、都督佥事。分领全国卫所,掌兵籍和军政。但军队征调权属兵部。

  • 鸦片贸易

    近代西方殖民者为改变对中国的巨额贸易逆差、掠夺中国人民财富而经营的一项罪恶的毒品贸易。“鸦片”为英文Opium的音译,亦译“阿片”,又名阿芙蓉,俗称大烟,是由一种草本植物罂粟的汁液提练而成的软膏,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