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历史百科>历史事件>柳条边

柳条边

清初在今辽、吉两省,插柳结绳,以定内外,谓之柳条边,亦称柳墙。清入关后,把东北视为祖居圣地,列为禁区。辽河流域和吉林部分地区是满族“祖宗肇迹兴王之所”,是其最早的根据地。清初,关内斗争形势复杂,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交织在一起,清朝在关内的统治未稳,这使他们认为有必要保护好这块根据地。因此把这里划为特别行政区,称为“内地”或“本部”,严禁其他各族,尤其是汉人入内,更不许在这里垦耕和放牧。为此,作为该特别行政区分界的特殊标志,修筑了一条柳条篱笆,名为“柳条边”。用土堆成宽三尺、高三尺的堤,堤上每隔五尺插柳条三根,各柳条间再用绳索连结横条柳枝。柳条边南起凤凰城(今辽宁凤城)西南,北到开原附近的威远堡,再折而转向西南,直到山海关与长城相接。此段从顺治初到顺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完成,长一千九百五十余里,称为“老边”。康熙九年(公元1670年) 到二十年,又从威远堡向东北方向修到法特哈(今吉林北法特),称为“新边”。在柳条边上,设有二十一个关卡(即“边门”),盘查过往行人,凡进出边门的各族居民,必须持有证明,从指定的关卡验证出入,否则以私入“禁地”论罪。威远堡附近的一段,是盛京(今辽宁沈阳)和宁古塔(今黑龙江宁安)两个地区的分界处。老边和新边连成的西边一线,构成了内蒙古跟盛京、宁古塔相互间的分界。随着各族人民反封建斗争和各地区经济联系的加强,到乾隆(公元1736年—1795年)时期,柳条边已形同虚设。

猜你喜欢

  • 新蔡战役

    李自成农民军歼灭明将傅宗龙部的战役。崇祯十四年(公元1641年)二月,李自成农民军占有河南大部后, 明廷震惊,特令陕西总督丁启睿以兵部尚书代杨嗣昌督师,以原任兵部尚书傅宗龙为陕西总督,调保定总督杨文岳

  • 江楚会奏变法三折

    1901年1月29日(光绪二十六年十二月初十日)逃亡西安的清朝行在政府发布“变法”上谕,要求军机大臣、大学士、六部九卿、各省督抚“参酌中西政要”各举所知,两个月内详悉条议复奏。袁世凯条奏十条、瞿鸿禨疏

  • 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6—18601年(咸丰六至十年)英法联军侵略中国的战争,又称英法联军之役。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的市场,扩大侵略特权,英国制造“亚罗”号船事件,于1856年10月23日(咸丰六年九月二十五日),武装

  • 九刑

    周代在墨、劓、刖、宫、大辟五刑之外,加流(流放)、赎(以罚金抵罪)、鞭(鞭挞)、杖(杖责)四刑,为九刑。《左传》昭公六年: “周有乱政而作九刑。”近年陕西周原遗址出土的西周中晚期青铜器《训匜》铭文,证

  • 东汉清议

    东汉末年,官僚士大夫中形成了一种品评人物的风气,称为清议。清议的范围很广,上至公卿,下至士人都在被议之列。对于士人的褒贬,可左右乡闾舆论,从而影响到乡举里选,关系到士人仕途官禄的兴衰。因此士人相率用让

  • 宗社党

    辛亥革命期间清朝皇族亲贵成立的反动组织。1912年1月正当南北议和、清朝即将覆灭之际,以皇族亲贵中的少壮派良弼、溥伟、铁良等为核心组成宗社党,妄图凭借皇族亲贵的力量作垂死挣扎,抗拒革命,反对清帝退位,

  • 大足教案

    四川大足县人民于1886、1887年(光绪十二、十三年)在灵官庙会期间连续捣毁龙水镇等地教堂。1890年 (光绪十六年)法国教士重建教堂峻工后,强令大足知县桂天培严禁庙会期间迎神赛会,并派兵守护教堂。

  • 至正通宝

    元代铜钱名。至正十年(公元1350年)开始铸造发行,与历代铜钱并用。又印行新的中统交钞,一贯当铜钱一千文,当至元宝钞二贯。至元钞依旧通行。至正十一年,于河南、江浙、江西、湖广等行省及济南、冀宁(治今山

  • 薙发令

    清朝统治者强迫汉人依从满族习俗推行剃发的命令。清军入关后,对内地人民实行民族高压政策,强制汉人剃发即其突出表现之一。顺治元年(公元1644年)清政府一度颁布剃发令,后因人心不服,暂缓执行。次年攻下江南

  • 青州兵

    操曹的一支军队。黄巾起义失败后,青州(治今山东淄博临淄北)、徐州(治今山东郯城)农民于汉灵帝中平五年, (公元188年)又举起黄巾义旗,是为青州黄巾军。汉献帝初平三年(公元192年)夏,黄巾军一百多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