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历史百科>历史事件>维新派与顽固派的论战

维新派与顽固派的论战

戊戌变法运动期间,代表中国资产阶级的维新派与代表封建地主阶级的顽固派,在政治思想领域内开展了论战,论战内容:第一,要不要变法。维新派认为中国处于“四夷交迫,分割洊至,覆亡无日”的危险境地, “守旧之致祸败,则非尽变旧法与之维新不能自强。”顽固派把维新派的变法要求斥之为“莠言乱政”,声称“祖宗之法不可变”,断言“中国一切皆非为制度之不良,而但为人心之败坏而已”,“与其言变法,不如言变人”。第二,要不要兴民权。维新派认为“中国所以不可为者,由于上权太重,民权尽失”,而“立国会、立宪法”、兴民权则是西方国家富强的原因所在。他们主张效法西方,实行君主立宪制度,以期解生民于倒悬之危,置国家于磐石之安。顽固派则反对兴民权,坚持君主专制制度,叫嚷“大经大法,自有祖宗遗制,岂容轻改?” “治天下者,大权不可以旁落,况移于民乎?”。第三,要不要废八股、兴学校。维新派认为八股取士是愚民制度, “使天下消磨岁月于无用之地,堕坏志节于冥昧之中,长人虚骄, 昏人神智”,因而主张废八股,兴学校,培养新式人才。顽固派则说什么“八股代圣贤立言,朝考复试为祖宗成法,变更则士人寒心……”,“若废制义取士,人将弃四子书而不读,其害有甚于洪水猛兽。”围绕上述问题的这场论战,是资产阶级思想和封建主义思想的一次正面交锋,显示了维新派生气勃勃的力量。维新派对封建旧思想、旧文化的批判和对资产阶级新思想、新文化的提倡,开阔了知识分子的眼界,推动了维新运动的发展。维新派在论战中,也暴露出某些弱点。他们既要求改革,又不敢触动封建制度的基础;既提倡民权,又强调中国“民智未开”,只能实行君主立宪,不能实行“民主共和”;既反对封建文化,又不能肃清自身的封建毒素。这种思想、政治上的局限性,直接影响了维新运动的发展。

猜你喜欢

  • 福建小刀会起义

    一称“闽南起义”。福建小刀会属小刀会系统的建帮和兴化帮,为福建华侨陈庆真于道光末年在厦门所重建,属天地会支派,沿袭天地会组织、歌诀、口号、“腰凭”等,成员以小刀为标志。因陈庆真归国时“购有小刀数百柄,

  • 中书省

    官署名。秦、汉初置中书谒者,汉武帝时以宦者为中书令,西汉后期改以士人为中谒者令,皆系皇帝侍从,掌传宣诏命,并非行政机构。曹魏时置中书监、令,始立常设机构,秉承君主旨意,掌管机要,发布政令。后称中书省。

  • 巡阅使

    最早出现在1912年,谭人凤任长江巡阅使。此后则属于军阀割据的官职。其设置出于对大的实力派或军阀的安置,控制范围完全取决于军阀的实力,一属省区性,包括两省的有粤闽、两广、两湖、闽浙等,辖三省的如东三省

  • 征辟

    汉代选举官吏的方式之一。朝廷起用高才重名的布衣,而授予官职,称为征;三公、郡国守相起用布衣为官,称为辟。西汉时,皇帝很注意对不愿出仕的士人的征用,常用装饰典雅的车马迎士人来朝。东汉承袭了西汉的做法,尤

  • 盐池之变

    契丹迭刺部内诸弟之乱被平定后,八部中的其他七部贵族守旧势力,继续打着恢复部落选举制的旗帜,对阿保机施加压力,逼其“传其旗鼓”,让出部落联盟长职位。公元915年,阿保机采取以退为攻的策略,表示愿自为独立

  • 贵由征拔都

    窝阔台汗死后蒙古王室内部的一场派系斗争。公元1241年窝阔台汗病死,其妻脱列哥那摄政,主张传汗位于长子贵由。术赤之子拔都素与贵由不和,拒不参加选汗大会。公元1246年,贵由被推举为汗。次年,贵由命野里

  • 推恩令

    汉武帝时主父偃建议进一步削弱诸侯王势力的措施。西汉前期同姓诸侯王的势力过大,威胁京师。经过文帝和景帝时期对诸侯王的反复斗争,诸侯王的势力有所削弱。吴楚七国之乱平定后,景帝规定诸侯王只衣食租税,不再治国

  • 孔子堕三都

    孔子任鲁司寇时,为抑制大夫家臣势力采取的一次政治行动。鲁定公十二年(公元前498年)孔子向定公建议说:“臣下不应私畜甲士,大夫的都邑不应建筑超过三百丈长的城墙”。因使自己的学生子路担任鲁大夫季氏的家宰

  • 饶风关战役

    宋金问一次重要战役。金军自和尚原(今陕西宝鸡西南)败退后,又以撒离喝(完颜杲)部进驻凤翔(今属陕西),与吴玠军对峙。绍兴三年(公元1133年)正月,撒离喝绕开和尚原,率主力攻克金州(今陕西安康),沿汉

  • 大仪镇战役

    宋金间一次重要战役。绍兴四年(公元1134年)九月,金与伪齐联兵自泗州(今江苏盱眙东北)渡过淮水南下。十月,进至扬州大仪镇(今江苏杨州西北)。宋将韩世忠亲率骑兵迎战。命士卒伐木为栅, 自断归路,各持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