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历史百科>历史事件>贾鲁治河

贾鲁治河

元至正十一年(公元1351年)贾鲁对黄河的治理。贾鲁字友恒,河东高平(今属山西)人,历任监察御史、工部郎中、工部尚书、中书左丞等官。至正四年五月,大雨二十余日,黄河暴溢,平地水深二丈许,白茅堤、金堤相继决口。沿河郡邑,如济宁路(治今山东巨野)、大名路(治今河北大名南)、东平路(治今山东东平)、以及曹州(治今山东荷泽)等处,都遭受严重水灾。洪水沿运河北侵安山(今山东梁山境内),漫衍至济南、河间两路。这不仅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而且破坏了运河漕运,冲毁了山东盐场,使元政府的南北运输与财政收入遭受巨大损失。至正九年,右丞相脱脱力主治河,并向朝廷推荐了贾鲁。在此之前,贾鲁为山东道奉使宣抚首领官,曾循行被水郡邑,后又为都水使者,奉命循行河道,考察地形,往复数千里,并向朝廷提出了治河建议,但未及实行。至正十一年四月,贾鲁任工部尚书兼总治河防使,奉命治河。元政府签发了汴梁(治今河南开封)、大名等十三路民工十五万以及庐州(今安徽合肥)等十八翼军士二万,投入治河工程。贾鲁采取疏、浚、塞等多种治河措施,在黄陵冈(今山东曹县东南)及其附近,堵塞黄河决口,修复护河堤岸,并疏通了由黄陵冈南至哈只口,西至阳青村的河道,迫使黄河通过新浚河道,由哈只口入故道,然后再合淮入海。这次治河,从四月下旬开始动工,至十一月水土工毕,前后仅半年多时间。元末,黄河沿岸洪灾、饥荒、瘟疫本已十分严重,贾鲁治河进一步加重了农民负担,激化了社会矛盾,加速了农民大起义的爆发。

猜你喜欢

  • 内务府

    清代特设专管宫廷事务、照料皇帝生活的机构。长官称包衣昂邦或总管大臣,由满族贵族王公大臣担任。太监也归内务府管辖,以防范太监窃权乱政。太监是终身职,而内务府是流官,有升迁。因其任职时间不长,且与主管皇族

  • 中日天津会议专条

    又称《中日朝鲜商订专条》或《中日为朝鲜撤兵条约》。1884年(光绪十年)驻朝日军支持朝鲜亲日派发动政变,清军应朝鲜政府之邀帮助镇压, 日本借此要挟清政府谈判。1885年4月18日(光绪十一年三月四日)

  • 满城战役

    宋辽间一次重要战役。太平兴国四年(公元979年),宋军在高梁河(今北京市西北)败后,十月,辽遣燕王韩匡嗣与耶律沙、耶律休哥统兵攻宋,与宋将赵延进、李继隆所部激战于满城(今属河北)。赵、李临机变更御制阵

  • 夏(明玉珍)

    元末农民战争中明玉珍建立的政权。明玉珍,随州(今属湖北)人,家世务农。徐寿辉起义后,明玉珍集乡丁千余屯青山。后归附徐寿辉,受封元帅,守沔阳。至正十七年(公元1357年)春奉命率斗船五十,集粮川、陕间。

  • 牛录

    女真族早期组织。早期女真族出兵作战或狩猎时,按家族村寨组织队伍,每十人为一牛录,选一人为首领,称为牛录额真。努尔哈赤于明万历二十九年(公元1601年)定三百人为一牛录,作为基本的户口和军事编制单位,设

  • 徐鸿儒起义

    明代后期山东农民起义。万历(公元1573年—1620年)年间,蓟州(今河北蓟县)人王森组织白莲教,又称“闻香教”,教徒遍布河北、河南、山东、山西、陕西、四川各地。万历四十二年(公元1614年),王森被

  • 湖广会子

    南宋一种地方性纸币,隆兴元年(公元1163年),湖广总领王珏先曾创行一种以铁钱为本位的“直便会子”,面额分为一贯、五百两种,专用于荆湖北路,名为湖北会子。后又通行于京西路和广南路,称湖广会子。规定每若

  • 王官之役

    春秋时期秦穆公对晋发动的一次战役。秦穆公在崤之战败于晋国后,引咎自责,仍然信任这次战争中被晋国俘获过的秦军统帅孟明视等人,激励他们向晋国报仇雪耻。两年后,秦穆公命孟明视等人将兵伐晋,战于彭衙(今陕西白

  • 辛丑各国和约

    见“辛丑条约”。

  • 黄海海战

    见“ 东沟海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