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东易问

东易问

八卷。清魏枢撰。魏枢字又弼,一字慎斋,承德人。雍正八年(1730)进士,官任永平府教授。乾隆元年(1736)荐举博学鸿词,未及试而卒。此书采用王弼本,将朱子的《本义》列于前,而将魏枢自己的意见附于后。其凡例说,“生长辽东,日与东人相问答,故叙其原委而集之,以示初学,名之《东易问》”。其论卦变说,“刚柔皆当指卦,不当指爻,如讼之刚来而得中者,坎也,随之刚来而下柔者,震下于兑也。蛊之刚上而柔下,坎在巽上也。噬嗑、晋、睽、鼎四卦,言柔得中而上行者,皆离火也。贲柔来而文刚,离文乎艮之内也。分刚上而文柔,艮文乎离之外也。无妄之刚自外来者,震也。大畜之刚上者,艮也。咸柔上而刚下,兑在艮上也。恒刚上而柔下,巽在震下也。柔以时升者,巽也。是凡言刚者皆阳卦,凡言柔者皆阴卦也。则以刚来柔来指一爻而言者,固未足以尽其义矣”等等。其论似乎合理又不尽然。其论来知德错综说,“乾本自健也,以错言,则又可以谓之顺。初爻变巽为八,以错言,则又可以谓之动。以综言,则又可以谓之说。二爻变离为明,以错言,则又可以谓之陷。中爻巽,可以谓之入,以错言,则又可以谓之动。以综言,则又可以谓之说。推之三四五上,莫不皆然,则亦何所不像哉?是故初以在下变巽而潜,有以为错震而躁动者,其将何以应之乎?二以在田变离而见,有以为错震而躁动者,其将何以应之乎?二以在田变离而见,有以为错坎而隐伏者,其将何以应之乎?”则其持论固为明确。《四库全书总目》入存目。

猜你喜欢

  • 夏小正考注

    一卷。清毕沅(1730-1797)撰。毕沅,字纕蘅,一字秋帆,自号灵岩山人,镇洋(今江苏大仓)人。乾隆二十五年(1760)一甲一名进士,官至湖广总督,好著书;经史小学、金石地理之学无所不通,尝谓经义当

  • 通俗常言疏证

    四卷。近人孙锦标撰。是书仿《恒言录》,疏证通俗常言,颇增收后起词语。卷首有1924年作者自序。有1925年南通孙氏石印本,日本《明清俗语辞书集成》第二辑收入。

  • 痘疹传心录

    十九卷。明朱惠明(生卒年不详)撰。朱惠明,字济川,浙江长兴人,先攻科举,后习医业,专擅儿科,医名颇著。此书卷首有明万历间潘季驯、朱凤朔、沈子木三家序,称作者治痘独有心得。此书卷一论阴阳五行,痘现部位。

  • 浯溪新志

    十四卷。清宋溶纂修。宋溶字怀君,四川成都人,举人,乾隆三十二年(1767)任祁阳县令。浯溪在祁阳县五里,流入湘江,有清江、白河汇水注之,是为名胜地。宋溶任祁阳县令后,览浯溪之盛,慨慕前贤。民事之余,殷

  • 清太宗文皇帝实录

    六十七卷。清觉罗德洪等奉敕修。原题《大清太宗应天兴国弘德彰武宽温仁圣睿考隆通显功文皇帝实录》,简称《清太宗实录》,今从封面题。是书始修于顺治九年(1652),一直拖延未成,康熙十二年(1673)开史局

  • 负暄野录

    二卷。南宋陈槱(生卒年不详)撰。陈槱,陈几之孙,长乐(今福建福州)人。绍熙元年(1190)进士。其余仕履事迹不详。此书卷末有至正七年(1347)王东(一作王柬)跋,谓作者发明古今碑刻及翰墨诸法,附以文

  • 销夏录旧

    五种,十卷。清管廷芬编。管廷芬,生卒年及事迹不详。曾编有《花近楼丛书》。咸丰年间,时值战乱,杭州被围,《销夏录旧》是管廷芬在围城中所录,五种为:清俞思谦《全唐诗补遗》一卷并附录、日本河世宁《全唐诗逸》

  • 弧矢算术补

    清罗士琳(详见《四元玉鉴细草》)撰。自明顾应祥《弧矢算术》(1553)收入《四库全书》以后,圆径、弧、弦矢等互求问题引起人们兴趣,多有论著面世。罗士琳以天元术为法对弧矢问题详加研究,于道光癸卯(184

  • 音调定程

    不分卷。清缪阗(生平事迹见《律吕通今图说》条)撰。此书以花甲音调与河洛卦爻衍为定程六十格,又取叶怀庭《纳书楹谱》或一二曲或六七曲为式。自谓列声律之阴阳,分别时日之宜忌,以资利用。其凡例云:俞荣宽据理以

  • 杜天师了证歌

    一卷。旧题唐杜光庭(生卒年不详)撰。杜光庭字圣宾,晚年自号东瀛子,括仓(今属浙江)人。应百篇举不第,便入天台山为道士。僖宗帝幸蜀,召见杜氏,赐与紫衣,令其充麟德殿文章应制。王建据蜀时,赐杜氏为广成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