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丹溪心法附余

丹溪心法附余

二十四卷。明方广(生卒年不详)撰。方广字约之,号古庵,休宁(今属安徽)人。方氏初习儒,后因母病误治身亡,愤而学医。曾游于河南洛阳,旅居陈留等地,以医术闻名中原。其学术以朱震亨为宗。因见程用光校订朱震亨的《丹溪心法》一书,每证之后赘列“附录”,并与朱氏理论有矛盾之处,且详于法而略于方,故删繁就简,重加编撰,削去“附录”,去讹存正,且博采诸家之方论附于各门之后,历时五年,于嘉靖十五年(1536)撰成此书。全书约六十余万字。书中依《丹溪心法》之序,有增入者以“新增”二字加以区别。卷首一卷,载有《丹溪本草衍义补遗》及十二经见证、丹溪论、河间风热湿燥寒论、诊家枢要、十二经脉歌等内容,后附“古庵药鉴”,以明药性、脉理、病机、治法、经络。卷一至卷二十四,依次分为外感、内伤、风、寒、暑、湿、湿热、痰、痰热、火、风热、燥、郁、寒郁、火郁、湿郁、积、虚损、妇人、小儿、杂治二十一门。每门下详列诸证,共一百余种。每证首列丹溪之正法、正方,继附诸医家之论,以明晰病之源流、治疗之方法;其次论述脉理,以崔真人《脉诀举要》为主、以明八纲。后附诸方,择取《和剂局方》、《济生拔萃》、《伤寒论》诸书中之方,分门别类,以补丹溪书中之不足。对丹溪论述病证、方药欠明者,附以己见,以“广案”二字加以区别。此书虽为补充《丹溪心法》而撰,但见解确有高出朱氏之处,集诸家之长,附以己见,有独到之处。论述简明扼要,清晰流畅。对临床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亦为研究朱丹溪学术思想的重要资料。有嘉靖十五年(1536)刊本,光绪二十五年(1899)古越徐氏印行石印本,1920年浙绍墨润堂石印本。

猜你喜欢

  • 中庸直指

    一卷。明史德清撰。是书无序例。诂义精确,多有胜于旧解的。其说修道之谓教,称上古之人性醇德全,无有一毫外慕,俱在大道化育之中,故不用教。及至中古,人心渐凿,知身可爱,性被物染。凡所作为不依性而依情。情则

  • 周易议卦

    二卷。明王崇庆(1484-1565)撰。崇庆字德征,号端溪,开州(今四川开县)人。正德三年(1508)进士,官至南京吏、礼二部尚书。该书泛论卦名、卦义,间或推及爻辞。《自序》说:“以六十四卦大义本诸彖

  • 乐府杂录

    一卷。唐段安节撰。段安节生卒年不详。临淄(今属山东)人。宰相段文昌之孙,太常少卿段成式之子,著名诗人温庭筠之婿。官至朝议大夫,国子司业。善乐律,能自度曲。其事迹附见于《唐书·段成式传》末。此书成于乾宁

  • 篇海

    见《四声篇海》。

  • 紫阳真人悟真直指详说三乘秘要

    见《悟真篇注疏》附。

  • 蒙求集注

    二卷。晋李瀚(生卒年不详)撰。李瀚生平始末亦不详。《五代史·桑维翰传》称:“初,李瀚为翰林学士,好饮而多酒过,晋高祖以为浮薄。”可能就是此人。陈振孙《书录解题》中曰:“补注蒙求八卷,徐子光撰。以李瀚蒙

  • 小墙东斋诗草

    一册。不分卷。清王伊(?-1908)撰。王伊,字聘三,号影石,江苏常熟人。诸生。其人勤学励行,淡于名利;为诗文苦心锤炼,绝不苟作。本书系作者生前手订,卒后门人徐凤标印行;所载分体不分卷。其生前友善俞钟

  • 阳信县志

    ①十卷。清周虔森修,张璥纂。周虔森字天予,武进人,岁贡出身,康熙二十年(1681)任阳信县知县。张璥字霞城,邑人,拔贡出身,曾任广东潮州府海阳县知县,居官六年,以双亲老请归,时年仅四十三岁。著有《怀归

  • 袁文笺正

    十六卷。《补注》一卷。清袁枚(1716-1798)撰。清石韫玉(1756-1837)笺。袁枚字子才,号简斋,又号随园,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老人。浙江钱塘(今杭州)人,清代诗人。乾隆初进士,改庶吉士。

  • 华礼部集

    八卷。明华叔阳(1540?一1580?)撰。华叔阳,字起龙,江苏无锡人。隆庆二年(1568年)进士。官礼部主事。年二十九岁卒。著有《华礼部集》。是集为华叔阳诗文集,凡八卷。体例仿王世贞四部稿式,以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