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丽泽论说集录

丽泽论说集录

十卷。南宋吕祖谦(详见《少仪外传》)门人杂录其师学说的文集,由吕祖谦侄吕乔年最后总成。“丽泽”本为吕祖谦晚年所建书院之名,取其作书名。吕祖谦生前讲学由其门人记录,但因所记多有舛误,故告戒弟子不可传习。卒后,其记录广为流传,而又无所是正。故其弟吕祖俭广为搜录,加以整理。吕祖俭子吕乔年在其父的基础上加以补缀,始成此书。内容包括:《易说》二卷,《论语说》一卷、《孟子说》一卷、《史说》一卷、《杂说》二卷。书中对吕祖谦的“明理躬行”,经世致用等学术思想有所反映。书中吕祖谦认为,人性本善,但因气质有偏,故才和情亦偏。圣贤者能排出气质的影响,保持固有的善心。圣贤者之心如处空峪之中,静室之内,有一动一静无不即知。当世人之心如处市井,虽大声疾呼亦不闻。人心是私心,“道心”是善心,本然之心。只有通过内心修养,才能恢复“道心”。他提出“《大学》致知,《中庸》明善”,强调经世致用。认为百工治器必贵于有用,学亦必须有用。他又主张以史为鉴,观史当如身在其中,见事情的利害,时局的祸患,必须掩卷自思。假使我遇到此事,当作如何处理。如此观史,则学问可以进、知识可以高、方为有益。并提出其要有六:“择善”、“警戒”、“阃范”、“治体”、“议论”、“处事”。吕祖谦与朱熹因争论《毛诗》而不合,遂深相排斥。黎靖德所编《朱子语类》,以论祖谦兄弟者别为一卷,其中论吕祖谦者三十余条,多诋毁之辞。如言伯恭于史分外存细,而于经却不甚理会。抵隙攻瑕不遗余力。此书对研究宋代的儒学流派及发展演变有重要价值。有明成化八年(1472)刻本,《东莱集》附刊本,《四库全书》本,《续金华丛书》本。

猜你喜欢

  • 愧林漫录

    十卷。明瞿式耜(1590-1650)撰。瞿式耜字起田,常熟(属江苏省)人。万历四十四年(1616)进士。崇祯初擢户科给事中。后因事坐贬谪,废于家。福王立,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广西。唐王监国,擢兵部右侍郎

  • 栾城集

    五十卷。《栾城后集》二十四卷。《栾城三集》十卷。《应诏集》十二卷。宋苏辙(1039-1112)撰。苏辙字子由,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学家。嘉祐二年(1057)与兄苏轼同登进士第。

  • 古文雅正

    十四卷。清蔡世远(1682-1733)编。蔡世远生平详见《二希堂文集》辞目。本书是所为“古文”,却收有若干骈文在内,可见所用概念与后世不同。所谓“雅正”,意求文章典雅,内容正统。即“以理为根柢,而体杂

  • 鹿洲初集

    二十卷。清蓝鼎元(详见《平台记略》)撰。此集为其友旷敏本所编。初定于雍正四年(1726),十年(1732)又合其续稿重新删定,仍为二十卷。故前有旷敏本序,序后又有旷敏本纪,各述其始末。蓝鼎元喜讲学,尤

  • 文奇豹斑

    十二卷。明陈继儒(生卒年不详)撰。陈继儒著有《邵康节外记》。本书分天文、地理、人物、文史、花木、鸟兽、器用、人事、释教、字学十类。都是转抄他书的一些点滴文字。未卷字学类,分韵编古字,其错误尤多。

  • 学易堂笔记

    一卷、二笔 一卷、三笔 一卷、四笔 一卷、五笔 一卷。明项皋谟(生卒年不详)撰。项皋谟,字懋功,自称酉山居士,嘉兴(今属浙江省)人,郑履淳之婿。著有《学易堂笔记》等。此书是项皋谟所作之札记。分为五编,

  • 尺木堂学易志

    不分卷。明代马权奇撰。权奇字巽倩,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崇祯四年(1631)进士。官至兵部主事。此书有王亹序,称马权奇才学甚高,招人嫉忌,甫阅仕版,在系者数月,絷维邸舍者三年。后事白归里,因而撰成此篇

  • 画谱

    六卷。不著撰人姓名。书中唐六如(唐伯虎)画谱一卷,五言唐诗画谱一卷,六言唐诗画谱一卷,七言唐诗画谱一卷。木本花谱一卷,扇谱一卷。每卷开头各有小序。按书题六卷,查书内容为七卷,不知何故。此书《四库全书总

  • 皇舆考

    十卷。明张天复纂。张天复,字复亨,号内山,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明嘉靖二十六年(1547)进士,官云南副使。嘉靖十七年(1588),时张天复、柳文已有名于诸生间,应知县邀聘,同纂《山阴县志》。仕途后纂

  • 无类生诗选

    一卷。明郎兆玉撰。兆玉,明代末年人,生卒年均不详。字完白,仁和(今浙江杭州)人。万历年间进士,官至淮安府同知。该编古今体诗均备,前后无序跋,原书没有注作者姓名,考证《仁和县志》及《钱塘县志》始知其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