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书法正传

书法正传

十卷。明冯武(1627-?)撰。冯武号简缘。常熟(今江苏常熟)人。清代书法名家冯班之从子。康熙四十六年(1707)八十一岁,馆于苏州缪日芑家,为其述此书。此书专论正楷之法,书前有冯武自序,次为凡例八条,卷一为陈绎曾《翰林要诀》,卷二为周伯琦《书法三昧》,卷三为李溥光《永字八法》。以上三家论正书独得微旨,故先收之,其中凡有语意不甚明者,冯武则作补注。卷四为明代李淳《大字结构八十四法》。卷五至卷七为《纂言》,采历代诸家正书之论。卷八为《书家小传》、卷九为《名迹源流》、卷九是冯班所著《钝吟书要》。每卷之中,冯武各有附论,是有精语,可见其家传书学之渊源。此书主要版本有:道光八年(1828)刊本、世豸堂刊本、上海书画出版社1985年《中国书学丛书》本。

猜你喜欢

  • 姑苏名贤小记

    二卷。明文震孟(1574-1636)撰。文震孟字文起,号湛持,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学者。天启二年(1622)殿试第一,授修撰。因疏劾魏忠贤柄权乱政,受廷杖罢归。崇祯元年(1628)召充日讲官。讲筵最

  • 陆子学谱

    二十卷。清代李绂(1673-1750)撰。全书宗旨是通过详细介绍陆九渊学说来宣扬陆王一派学说,共分六大部分,第一部分分八个类目介绍陆氏学说,即“辨志”、“求放心”、“讲明”、“践履”、“定宗仰”、“辟

  • 梦月岩诗集

    二十卷。清吕履恒撰。生平详见《冶古堂文集》(辞目)。吕履恒的诗作流传下来的多达一千五百余首。其中有很多反映现实生活的作品。亦有大量咏史作品。本集由其侄缵曾等校刊。诗以体分,末附词二十四首。前有凡例,称

  • 拳拳录

    二卷。清李衷灿(生卒年不详)撰。衷灿号梅村,含山(今属安徽省)人,曾从学鹿善继、孙奇逢等人,官拜荆门州知州。本书共两卷,分内、外两篇。内篇记其讲学言论,认为人心本有觉悟,是可以转迷为悟的,性是永远不变

  • 石莲盦刻山左人词十九种

    四十六卷。清吴重熹编。吴重熹字仲诒,广东海丰人,生卒年未详。光绪举人,官至福建按察使。昔有卢见曾《山左诗抄》之选,惟词集选刻尚无。光绪二十五年(1899),王懿荣出所藏《渔洋词》写定本为倡,怂恿重熹刻

  • 避暑漫笔

    二卷。明谈修(约1596年前后在世)撰。生卒年均不详。谈修字思永,无锡人,著有《惠山古今考》等书。《避暑漫笔》内容都是摄取先进的言行可以师法的和近代风俗中可资鉴戒的,铺叙成篇。当时世道人心皆极坏弊,谈

  • 霆军纪略

    十六卷。清陈昌撰。陈昌生卒年不详,字世五,四川铜梁人,官至知县。清将鲍超字春霆,所部湘军称霆军。陈昌在霆军多年,撰此书以彰其功。书中内容系辑曾国藩、胡林翼、李鸿章等人奏疏整理而成,叙事起自道光三十年(

  • 笃志斋经解

    五卷。清张应誉撰。张应誉,字伊知,直隶南皮(今河北南皮县)人。贡生,生卒年不详。是书分《周易》三卷、《春秋》二卷,大都风格近于宋学,虽名义上探源于《唐正义》,然实则是折衷于程朱胡氏之学说,一些地方还采

  • 水龙吟

    燕忙莺懒芳残,正堤上、柳花飘坠。轻飞乱舞,点画青林,全无才思。闲趁游丝,静临深院,日长闭。傍珠帘散漫,垂垂欲下,依前被、风扶起。 兰帐玉人睡觉,怪春衣、雪霑琼缀。绣床旋满,香球无数,才圆却碎。时见蜂儿

  • 春秋诸传辨疑

    四卷。明朱睦(详见《易学识遗》)撰。该书《明史·艺文志》著录,卷数相同,共一百八十八条,主要辨正《春秋》三传中的疑难问题。朱睦著有《五经稽疑》,该书即其中的《春秋》部分。据作者《五经稽疑》自序,该书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