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兴国州志

兴国州志

①七卷,明唐宁修,林爱民纂,唐宁,字松泉,河南怀远人,举人,官兴国州知州。林爱民,字惟牧。福建福宁人,进士,以户部主事谪为兴国同知。宋绍熙四年(1193),知军赵善宣始纂图志六卷,或名潘廷立修,实为二人同修。嘉定十七年(1224)知军李寿期,广为十卷,永乐七年(1409)知州汪深修,广为十一卷,二书皆少传本。嘉靖时唐宁知州事,以邑志不修已历一百四十余年,无以励治而观风,与林爱民议延州人刘学易、朱日等人,远稽近采,补辑编次,书成于嘉靖三十三年(1554)。首卷散佚无可考,其余分沿革、疆域、风俗、山川、坊都、市镇、关津、坡塘、古迹、坟墓、户口、食盐、土田、贡课、庸调、力差、物产、公署、学校、社学、兵防、秩官列传、人物列传、祥异、杂考二十四类。于一县政治形胜,学术人才,无不概括,详略虽有不同,采访也属不易。而艺文类独缺,旧志也有不列艺文,而别立文征一类,录其可存者以备观览,未有概予删削如此志。② 二卷,清杨遵修,冯之图纂,王之宾增补。王之宾,字尔聘,辽东人,官刑部江南司员外,补兴国知州。康熙四年(1665),诏天下直省郡县,各上其志以集一统之盛。前州守杨遵集邑人搜求旧志,从事补修,始知州志自明唐宁修后,至易永福已四修。易志仅取旧志大加删削,无所增补,识者讥其略。杨志急于成书,删繁就简,少有补旧增新,脱稿付梓,比易志更略。王之宾莅任,感州之有志,以信今而传后,如仅因陋就简,采彼遗此,数传之后,子孙将不识其先祖,土著不辨坊里,于是其博采遗闻,广搜家乘,访之故老,以征其实,咨之硕彦以求其详。于康熙十四年(1675)增刻。全书二卷,上卷州图、沿革、分野、疆域、山川、州域、坊里、市镇、关津、田赋、户口、土产、风俗、儒学、祀典、公署、铺句、秩官、科第、贡庠,下卷文章、名贤、人物、忠老、节义、隐逸、流寓、古迹、祥异、仙释、杂考等共三十一目。此志有目无纲,每类有短章弁诸篇首,言其沿革之由,述其增损之旨,义例未尽精密,但搜访颇为详备。③ 十卷,首一卷。清魏钿、高鉴修。魏钿,兴国知州。康熙十四年(1675),知州王之宾修州志后,至雍正八年(1730),已五十余年未修,翻阅王志,于其纪载,颇为得体,但沿袭旧志,有意简赅,不免遗漏。如疆域、沿革诸志最为显著,每类之下,且有漏载。至于兵防体制,国之要典,也复略而不登。魏钿重加修辑,别类分门,逐条补入,自雍正九年(1731)至十一年(1733),广为采访,大体完备。魏钿去职,高鉴继任,一遵前旨,勤修不懈,至十三年(1735)书始成刻印。全书十卷,分图考,自为一类、增绘数图,沿革、星野、疆域、山川、附形势等类,田赋、物产、秩官、公署、附邮置,学校、附学政全书,祀典、附祠祀,科贡、附以庠,武勋荐摺、授例、秩官人物、忠孝、节义、隐逸、善士、俱为列传,奏疏传记、序、附跋,颂赋墓志论赞古迹诗歌、祥异、仙释、附方技,寺观、杂考、杂说、备遗、补遗,此志门类较增,但有目无纲,编次无序,仅知前志简略之失,而不明繁杂也不当。④ 三十六卷,首一卷,清陈光亨撰,王凤池、刘凤纶续纂。陈光亨,字秋门,本县人,道光六年(1826)进士,官户部掌印给事中。王凤池,字丹臣,本县人,同治四年(1865)进士,官江西南康知府。刘凤纶,字畅陔,本县人,同治十三年(1874)进士,官江西铅山知县。州志自雍正十三年(1735)魏钿修,至道光二十六年(1846),已一百三十余年未修了。陈光亨告养归里,教授罗子峰,请其主修邑志,罗子峰辑有志稿,未及刊刻,陈光亨因事未果。至同治九年(1870),始集城中绅士,商订条规,悉心采访,始成稿本。唯人物一门,尚待补辑。至光绪十五年(1889),王凤池、刘凤纶续补增修成书,富川书院刻印。志分舆地、政典、学校、祀典、官师、选举、恩例、人物、列女、时事、艺文、杂志十二纲。目七十二,各以类从,有条不紊。卷首各图,旧志只绘总图,此增州城内外图、及四十里分图,后附八景图。舆地志,于山水详叙脉络,形势沿革细陈事实,名宦列于秋官,乡贤列入人物,或于传内叙述,或于传后注明。艺文志,鉴别诗文,有关国计民生人情风土者,始采录。其余诸类,各有增益,此志义例甚谨严。此志尚有民国三十二年(1943)活字本。

猜你喜欢

  • 隶八分辨

    一卷。清方辅(生卒年不详)撰。方辅字君任,号密庵,新安人。是编专辨隶与八分之别。首为小引,即总纲;次引十九家之说,为其辨论之根据;次杂论十六则,皆发挥其一己之见;次《送金冬心八分歌》;次订诸家之误,取

  • 因园集

    十三卷。清赵执信(1662-1744)撰。赵执信字伸符,号秋谷,晚号饴山老人,山东益都人。康熙十八年(1679)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编修,颇为朱彝尊等所引重,官至右春坊右赞善。赵执信少颖慧,

  • 周易补注

    四十一卷。清末段复昌撰。段复昌字烰,衡阳人。此书欲广辑古注,补前人所未及。除古易注疏外,凡史汉及子书中有释《易》之处,全部收入,其份量较李鼎祚《周易集解》滋多。又所辑易注,以汉魏六朝诸儒之理数和易象为

  • 开方别术

    一卷。清华蘅芳(详见《代数术》)撰。《开方别术》即“数根开方术”,专论解整系数高次方程问题,写于1872年,书前有清李善兰写的序,在序中评此术是“别开生面,较旧法简易十倍”。书中共列出二十个高次方程,

  • 九经学

    三卷。清王聘珍撰。聘珍字贞吾,号实斋,江西南城县人,拔贡生,阮元曾请他参订古籍。此书原题卷数八十九,此为残稿,仅有《周礼》二卷,《仪礼》一卷。似应列礼类,但前人既刻入丛书,又题曰“九经学”,所以就归入

  • 圣祖仁皇帝圣训

    六十卷。雍正九年(1731)世宗宪皇帝(即雍正皇帝)(1723-1735)编,乾隆六年(1741),乾隆皇帝亲自为此书写了序文刊布。此书分为三十二类,共有一千九百条则。从篇帙上看,为清朝各皇帝圣训之首

  • 古今原始

    十四卷。明赵(生卒年不详)撰。赵,字子举,一字鼎卿,桐城(今属安徽省)人。嘉靖二十三年(1544)进士,官至右佥都御史、巡抚贵州。著有《古今原始》、《无闻堂稿》等。此书皆为考究古今事之原始,提纲列目。

  • 说文双声叠韵谱

    一卷。清邓廷桢(1775-1846)撰。廷桢字嶰筠,江苏江宁(今南京)人。嘉庆六年(1801)进士,改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历官安徽巡抚,两广总督。精音韵之学,著作尚有《双砚斋笔记》、《诗双声叠韵谱》

  • 彬雅

    八卷。清墨庄撰。墨庄生平不详。是书虽以“雅”名,实非雅体,以偏旁笔画多寡分部,似乎文字书,原名《字林》,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刊。后刊入《益雅堂丛书》内,题名《彬雅》。

  • 论语虞氏赞注

    一卷。晋虞喜(277-353)撰。清马国翰辑。喜字仲宁,会稽余姚(今属浙江)人。晋天文学家。撰有《志林》三十篇,已佚。《晋书·儒林传》称其专心经传,兼览谶纬。《册府元龟》载他注《论语》九卷,且撰《新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