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刘宾客文集

刘宾客文集

三十卷。《外集》十卷。唐刘禹锡(公元772-842)撰。刘禹锡,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省)人。贞元九年(793)进士,后又登博学宏词科制举。贞元十一年(795),登吏部取进士科,授太子校书。诗人、散文家、思想家、政治家、哲学家。官至监察御史,礼部尚书、兼太子宾客,卒后赠户部尚书。永贞元年(805)参加了以王叔文为首的“永贞革新”。革新失败后,被贬为司马,是史称“八司马”之一。他自幼聪敏好学,博学多才,精通医药学,擅长书法,是一位进步的思想家,具有朴素唯物主义哲学思想。在散文创作和哲学思想上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其诗在唐代与白居易齐名,世称“刘白”。白居易则称他为“诗豪”,极为服膺。他的诗歌,传诵之作极多。明杨慎说:“元初以后,诗人全集之少观者数家,当以刘禹锡为第一。其诗入选及人所脍炙不下百首矣。”大和五年(831)十月,文宗派他去担任苏州刺史。当时苏州发生水灾,他到任后,深入民间,询访疾苦,了解灾情,申报朝廷。在获得朝廷同意后,开仓赈饥,并宣布免除赋税徭役。这两条措施,使人们安定下来,促进了生产的恢复和发展。著有《刘禹锡集》、《刘宾客诗集》、《传言方》等。刘禹锡推崇杜甫诗,曾自称“鄙夫之言”,有愧于杜公”(《云溪友汶·中山海》)。其亦重视民歌,是受到屈原启发,学习写《竹枝词》则是受到杜甫的启发。其艺术思想讲究精炼,不主浅露而强调含蓄。其艺术风格是:取境优美、精炼含蓄、流畅自然。柳宗元说:“文隽后膏,味无穷而炙愈出”(刘禹锡《犹子蔚适越戒》引)。刘禹锡的诗文艺术价值,在于经受住时间考验,他的诗文,一千多年来一直脍炙人口,特别是他学习民歌、探索诗歌发展方向的精神,对今人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对后来不同朝代,不同诗人、文学家、都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刘宾客文集》又名《刘梦得文集》、《中山集》,据陈振孙《书录解题》称原本四十卷,宋初散佚了十卷。宋敏求搜集刘禹锡的遗文遗诗,辑为《外集》十卷。但《外集》所搜罗的作品中,无皮日休所见到的“回文、离合、双声、迭韵”等“杂体诗”,亦无赵明诚所见到的《唐殿中侍御史韦翃墓志》,目前所见到的三个宋刻本是:一是,清避暑山庄旧藏宋绍兴八年(1138)董莽刻本,题为《刘宾客文集》属小字本,编次是先赋,次文,后诗,与《直斋书录解题》著录本相合。今有徐鸿宝影印本。又,南宋淳熙十三年(1186)陆游据董本重刻,称“浙本”。今有董康影印本,商务印书馆缩印本。最完备的本子是《刘禹锡集》,是1975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以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朱征结一庐《剩余丛书》本为底本,又参以其他版本点校本。

猜你喜欢

  • 公是集

    五十四卷。宋刘敞(1019-1068)撰。刘敞,字原父,临江新喻(今江西新余县)人。庆历六年(1047)进士,通判蔡州。历右正言、知制诰。曾奉使契丹,知扬州、郓州、永兴军,拜翰林侍读学士,改集贤院学士

  • 水西纪略

    一卷。明李珍撰。李珍字竹溪,江苏昆山人,生卒年月及事迹未详,原书题为玉峰李珍竹溪辑。《水西纪略》记述天启元年(1621年)四川永宁土司奢崇明、贵州水西土司安邦彦迫于明季虐政,起兵反抗,明王朝平定反叛始

  • 涉世雄谈

    八卷,明朱正色撰。朱正色,生卒年不详,南和(今河北省南和县)人,字应明,号和阳,万历十七年(1589)举进士,历官甘州宪副,水泉告变时,朱正色率兵分守要害,设埋伏出奇制胜。后来宁夏发生变乱,他又被派去

  • 均藻

    四卷。明杨慎(详见《谢华启秀》)撰。本书乃《韵府群玉》之流。名曰“均藻”,因许慎《说文》无韵字,小学家以均字代之。杨慎即取于此。假借通用之法,可行于古,不可行于今,况且全书不用古字,唯独书名用一古字,

  • 呼兰府志

    十二卷。民国黄维翰纂修。黄维翰(1866——1930),字申甫,江西崇仁县人。光绪二十一年(1895)进士,曾任兵部职方司主事,呼兰府知府,龙江知府。民国初年,应黑龙江督军朱子樵聘,负责《黑龙江通志》

  • 少林古今录

    二卷。明刘思温(生卒年不详)撰。刘思温,山西浑源人,嘉靖间,官登封县知县。少林寺在嵩山之麓,相传为禅宗初祖菩提达摩而壁之所。本书凡二卷。上卷为诗,下卷为记。所录均为与少林寺相关之诗文。上溯唐代,下迄于

  • 豫章文集

    十七卷。宋罗从彦(1172-1235)撰。罗从彦,字仲素,南剑沙县(今福建沙县)人。以累举恩授惠州博罗县主簿。素慕杨时,时为萧山县令,从彦徒步去问学于他。后入罗浮山,筑室静坐,绝意仕途。朱熹曾说:“龟

  • 绿水新编

    三卷。明莫叔明撰。叔明,明末叶人,生卒年事迹均不详。字公远,江苏吴县人。该编各卷题有广平安谦校正字样,包括古今体诗,前有知吴县事广平安谦作的序文。序中认为叔明近体诗仿温庭筠、韦应物;歌行效贾岛、孟郊。

  • 钞票论

    一卷。清许楣撰。许楣(1797-1870),浙江海宁州人。许梿之弟。道光进士,官户部主事。是书论述共有八条,第一条为不能以千万之银易一束之纸,第二条为银可以易钞、钞不可以易银,谁复肯以现钱易虚纸,第三

  • 经济言

    十二卷。明陈子壮(生卒年不详)撰。陈子壮字集生,南海(今属广东省)人。万历四十七年进士。官至礼部侍郎,晋尚书。明朝灭亡而殉难。本书掇辑诸子名言,从先秦到唐宋,分类标题。供学子之用,非为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