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北川县志

北川县志

八卷首一卷,民国杨钧衡等修,黄尚毅纂。杨钧衡,曾知北川县事。黄尚毅,绵竹人。北川即石泉,其有志实始于清康熙年间,为县令田邰茁所创。后县令姜炳章、县令赵德林先后续修。民国十六年(1927)北川知事杨钧衡赍重修北川县志,几经波折,至王智仁知县事时始得设局纂修,而聘黄尚毅主其事。民国二十一年(1932)江振逵知县事时始续修成书,其距赵志修成又越百年矣。《北川县志》民国二十一年(1932)石印本。此志六表芜杂不清,诸志亦冗漫而无当。末附禹穴石刻及摹印邑人刘氏家藏苏东坡、赵松雪墨迹,纵非贋鼎,列之金石杂识可也,于邑乘无益。

猜你喜欢

  • 别雅类

    五卷。不著撰人姓氏,亦无刊刻年月,撰人及撰作刊刻时间皆无考。卷首叙曰:乡先辈吴山夫先生《别雅》五卷,刻于程氏。典核详赡不待赘,惟以韵编,未订类次,逊志之士读而惜之。溽暑多暇,泚笔类分,仍为五卷云云。其

  • 钱仲文集

    十卷。唐钱起(710-780?)撰。钱起字仲文,吴兴(今属浙江省)人。天宝九年(749)进士,诗人,官至司勋员外郎、司封郎中、考功郎中,世称钱考功。少年聪颖,博闻强识。据高仲武《中兴间气集》中说,当时

  • 周易纂

    六卷。明朱之俊撰。之俊字沧起,山西汾阳人。天启二年(1622)进士,官至翰林院侍讲。该书用注疏本,汇集先儒旧说,间参己意,兼主义理象数,并采来知德注错综之例。多随文敷衍,词旨浅显,可取者实寡。《四库全

  • 春秋平议

    一卷。清朱骏声(详见《仪礼经注一隅》)撰。作者认为《春秋》一经聚讼纷然,《左传》、《公羊传》、《穀梁传》三家各有是非,杜预、何休、范宁三家的注解往往袒护本传。于是他取《春秋》三传,参合杜预、何休、范宁

  • 论语集解训

    二十篇。清王闿运(1832-1916)撰。闿运字壬秋,一字壬父,号湘绮,湖南湘潭人。著有《湘潭王氏所著书》。是编首有自序云:“既命学徒,采辑古今所传,以广集解,又下己意,通其所蔽,命曰论语训。”此书凡

  • 学庸家训

    二卷。清金崇城撰。金崇城,字卓峰,贵州黔阳(今属湖南省)人。官湖北知县。是书首有王履谦序及崇城自序。题曰家训,盖授自其父光旭,而又留以课子弟。其书依《朱子章句》,复于句下引诸儒之说以申其议,章句之后,

  • 春秋辑传辨疑

    无卷数。清李集凤撰。集凤字翙升,山海卫(今河北秦皇岛市)人,曾任洛阳县丞。《畿辅通志》称集凤历三十年,凡四易稿,然后成《春秋辨疑》六十五卷;而此书未分卷帙,多达五十二巨册,大约属作者未曾编定之稿。此书

  • 四时气候集解

    四卷。李泰撰。李泰,字淑通,鹿邑(今属河南省)人,明洪武丁丑(1397年)进士,官詹事府通事舍人,洪熙元年(1425年)撰成此书。其书集录有关月令诸书所记四时之事大概,对前人互有异同的训释,又多采群书

  • 三易洞玑

    十六卷。明黄道周(生平详见《易象正》)撰。书名“三易”,是说伏羲之易、文王之易和孔子之易。“洞玑”者,玑衡本是测天之器,在此是表以《易》测天而毫无差错。所以此书也就是约天文历数而归之于易。第一卷至第三

  • 三续疑年录

    十卷。清陆心源(见《元祐党人传》)撰。钱大昕《疑年录》详于儒林文苑。心源益之以名臣大儒、气节文章之士,旁及书画隐逸之流,而以女士释道之通文事者附于后,共得一千二百余人。现有《存斋杂纂》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