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古文尚书撰异

古文尚书撰异

三十三卷。清段玉裁(1735-1815年)撰。段玉裁字若膺,号茂堂,江苏金坛人,清代著名的文字训诂学家、经学家,乾隆举人,官至四川巫山县知县。段氏为戴震弟子。主要著作有《说文解字注》、《六书音韵表》、《古文尚书撰异》、《诗经小学》、《周礼汉读考》、《仪礼汉读考》、《毛诗故训传定本》和《经韵楼集》等。在本书自序中,段玉裁云:“有尚新奇之辈,至今有集古篆缮写之《尚书》,号壁中书,二十五篇皆在焉,是作伪于伪古文之后也。”《说文解字》所称《尚书》,多不与经同,由孔安国以今字读易其字,而许君存其旧,如《周礼》经杜子春、二郑读易其字,传写者既从所读而注中存其故书之旧。《周礼》不得尽改从故书,则《尚书》不得尽改从《说文》也。今观段氏此书,考证广博,尤于《尚书字体之异,提出自己的见解,多能切中要害。对于江声、惠栋等清代大儒之失,亦能指出,此皆本书可贵之处。然段氏此书,也有荒谬之处,如其袒护古文,认为今文皆不如古文;甚至认为梅赜所传之古文三十一篇,字字都是孔安国真本,这些都是阅读此书所必须加以注意的地方。本书有《经韵楼丛书》本。

猜你喜欢

  • 认字测

    三卷。明周宇(详见《字考启蒙》条)撰。此书共三卷,共标有八十一字,每字各为疏解一篇,其本意欲借以讲学,但穿凿点画,实则王安石之绪余而已。既非小学,又非语录,《四库》之中无类可入将之附于杂家类。传本少见

  • 韵学通指

    一卷。清毛先舒撰。先舒生平见“声韵丛说”。是编与紫绍炳《古韵通》相近,皆引据古籍考辨古韵分合之作。所论有甚是者,如谓“风”字可以入侵韵,非东韵之字全可入侵;“舒”字可以入支韵,非鱼韵之字全可入支;又如

  • 易经图说辨正

    二卷。清彭申甫撰。详见《周易解注传义》。

  • 琴谱合璧

    十八卷。清和素取明杨抡之《太古遗音》重新编译。和素为满州镶黄旗人,官至内阁侍读学士,其它不详。杨抡本是金陵琴工,辑旧谱为书。其意本以为古之雅乐不过如此,而不知雅乐本有俗的一面,所谓大雅若俗。但杨抡的指

  • 春秋比事

    二十卷。旧题宋沈棐(生卒不详)撰。沈棐字文伯,湖州(治今浙江吴兴)人,曾为婺州校官,其生平事迹不可考。又据嘉庆四年庐陵谭月卿《序》,则称为莆阳刘朔撰,并说他亲见刘氏家本,不知其依据何在。此书原名《春秋

  • 续纂江宁府志

    十五卷,首一卷。清蒋启勋、赵佑宸修,汪士铎等纂。蒋启勋,字鹤庄,湖北天门人,曾任江宁知府、湖南衡永郴道。汪士铎(1802-1889),初名鏊,字振庵,号梅村,晚号梅翁,江宁人。道光举人。初治三《礼》,

  • 律吕新书分注图纂

    十三卷。明许珍(生卒年不详)撰。许珍字时聘,号静庵,天长(今属安徽)人。该书卷首有叶良佩的序言。是书认为蔡元定的《律吕新书》分前后二卷,前为《律吕本原》,后为《证辨》,前后隔绝,不便于初学者,于是以后

  • 诗音表

    一卷。清代钱坫(1744-1806)撰。坫字献之,号十兰,又号篆秋,大昕之侄。江苏嘉定(今上海市嘉定县)人。乾隆三十九年(1774)副贡生。官陕西州乾州直隶州州判。坫精通训诂,深于《说文》,学问与大昕

  • 读仪礼记

    二卷。清张惠言(详见《周易虞氏义》)撰。上卷自《士冠礼》筮日主人朝服一节,至《大射仪》,祝史小臣师亦就其位而荐之一节。附:此经诸官始入不言位,而其后可见,及注明言之者。下卷自习夫人之聘享一节,至《有司

  • 沈鼎甫侍郎年谱

    一卷。清沈宗涵、沈宗济编。宗涵、宗济晚清人,生卒年及事迹未详,均为谱主之子。谱主沈维(1779-1849),字子彝,一字鼎甫,号梦金,浙江嘉兴人。嘉庆七年(1802年)进士,历任编修,湖北、福建、顺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