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铜爵书屋金石文补遗
一卷。清宋世荦撰。宋世荦,字确山,河南商丘人。官扶风县知县。书前为目录,书末附咸丰十年(1860)孙三锡跋。书中所录金石文,仅有二十种,除汉右扶丞李禹题名为王森文搜集以外,多为宋世荦自己搜得。如后魏魏氏造像残石,系宋氏从扶风永平寺中搜得;大悲真言,为宋氏从扶风法门寺佛座下搜得;礼佛残石,为宋氏从扶风法门寺井上获得;他还从扶风搜集到秦王李茂贞重修法门寺塔庙记和后唐李彦锏题名。这些都可考证各石刻发现之始,为考古者所可资以参考。
一卷。清宋世荦撰。宋世荦,字确山,河南商丘人。官扶风县知县。书前为目录,书末附咸丰十年(1860)孙三锡跋。书中所录金石文,仅有二十种,除汉右扶丞李禹题名为王森文搜集以外,多为宋世荦自己搜得。如后魏魏氏造像残石,系宋氏从扶风永平寺中搜得;大悲真言,为宋氏从扶风法门寺佛座下搜得;礼佛残石,为宋氏从扶风法门寺井上获得;他还从扶风搜集到秦王李茂贞重修法门寺塔庙记和后唐李彦锏题名。这些都可考证各石刻发现之始,为考古者所可资以参考。
四卷,拾遗二卷,补缺二卷。明王恕(详见《玩易意见》)撰。考《明史·王恕传》,其初致仕在成化二十二年,孝宗立,复召用,后因与邱浚不合求去,以弘治六年闰五月复致仕,自此家居凡十五年。此书首篇自题为“己未季
清刘璋(1667-?)撰。刘璋字子堂,号介符,别号烟霞散人、樵云山人,山西阳曲(今太原)人。康熙三十五年中举人,雍正元年到直隶深泽(今河北深泽)任县令四年,政声极佳。刘璋平生著述较多,除《斩鬼传》外,
四卷。明陈士元(详见《名疑》)撰。此书为《归云集》中的一种。姓氏之源由来已久,因推本于五帝,分列世系,兼综而条贯之。然大概抄撮氏族略之文,鲜有考订。夫自有天地,即有君民。据姓氏书所说,无不出自神明之后
法国人、天主教方济各会教士鲁不鲁乞(Guillaume de Rubruquis,约1215-1270,又译卢卜鲁克)的行记。1253年,鲁不鲁乞受法国国王派遣出使蒙古。是年底,他到达蒙哥汗冬季行宫,
① 一卷。清贺长龄(详见《孝经辑注》)辑注。傅寿彤述。傅寿彤字青余,贵州贵筑(今贵州贵阳)人,官河南道员,系贺长龄门下士。是书章段依明代黄道周更定本。贺长龄巡抚贵州时得黄道周定本为之辑注,刊版行世。傅
十卷。明叶廷秀撰。叶廷秀字谦斋,濮州(今濮县)人。生卒年不详。天启进士,崇祯中历南京户部主事。叶廷秀受业于刘宗周,为其高足。著有《西曹秋思》等,是集所辑诗话,半录前人旧文,半出己论。前有廷秀自序,称“
一卷。敦崇撰。敦崇,晚清时长白富察人,光绪中曾在朝供职。其书卷首有刑部主事润芳序,称其退食之余,以书史自遣,于国朝掌故多能识其本源,撰成于光绪庚子(1900年)。其书自元旦起,至除夕止,四时节令,内自
十二卷。明唐汝楫(约1565年前后在世)撰。唐汝楫,字思济,浙江兰溪人。史部尚书龙之子,龙号渔石,故汝楫自号小渔。嘉靖二十九年(1550)进士第一。官至左春坊左谕德。事迹复见《明史》龙传。据史称,龙与
四卷。明方大镇(详见《荷薪义》条)撰。此书是方大镇家居读书时所作,书首自序中说:遇有赏心,辄乙其处,命儿子录之,姑名“乙记”。此书共四卷,分四门,一为潜见,下又分记学、记仕二个子目;二为筌宰,下又分记
不分卷。清王源(详见《或庵评春秋三传》)撰。王源曾评点《春秋》三传,名为《文章练要》,分为六宗百家,而以《左传》为六宗之首,《公羊传》、《穀梁传》为百家之首。后人将《左传评》抽出单行刻印,康熙时涟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