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周易传义附录

周易传义附录

十四卷。宋董楷撰。楷字正翁,号克斋,生卒年不详,台州临海(今浙江临海)人。据《宋元学案》卷六五《木钟学案》载,其人为御史亨复之子,户部侍郎朴之弟。登天文祥榜进士。初为绩溪簿,直冤狱、赈饥馑、修城捍水,擢守洪州,有惠政,终吏部郎中,其学出潜室陈器之,为朱熹再传弟子。所著有《克斋集》、《程子易》等行于世。据楷《自序》此编成于咸淳丙辰,案咸淳无丙辰年,此处疑误。董氏自谓读程子、朱子《文集》、《语录》,其间有成书所未备者,辄随所得附于各章之下。岁月既久集录益多,因目曰“周易程朱氏说”以与同志共之,又《凡例》云:程子《易传》依王弼次序,而朱子则用古易次序,以《彖传》、大小《传》、《文言》各自为卷。今不敢离析《程传》又不敢尽失朱夫子之意。于是仿节斋蔡氏例,以《彖传》、大小《象》、《文言》各下经文一字,使不与正经紊乱。而程《传》及朱子本主又下一字。程子、朱子附录又下一字。由此知其书乃合程子《传》、朱子《本义》为一书,而采二子之遗说附录其下,意在数理兼通。董氏此法,人多讥之。朱彝尊谓程《传》用王弼本,朱子《本义》用吕祖谦本,“本不可合而为一,克斋董氏乃强合之”《四库提要》更是批评其割裂文义,其误延至明初永乐间,胡广等纂《周易大全》即是。至于“乡塾之士,不复知有古经,则楷肇其端也”。然据楷《凡例》所述,原本经文平书,十翼之文则下一格书之。程《传》、朱子《本义》又下一格书之。后来传写本,妄为经传一例平书,而《本义》亦意为割缀,愈失愈远,殆非董楷之本意,此又当分别论之。此书现存最早版本有元延祐二年(1313)圆沙书院刻本,题“周易程朱先生传义附录二十卷”,北京图书馆藏。上海图书馆藏十四卷元刻本(存十卷)。丛书《通志堂经解》、《擒藻堂四库全书荟要》均有收入。

猜你喜欢

  • 悟香集

    三十卷。明陆宝撰。生卒年未详。陆宝,字敬身,一字青霞。时人又称其为中条先生。鄞县(今浙江宁波)人。以太学高等授舍人。后以母老乞养归。吟咏无虚日,作诗逾万首。卒后全谢山为撰墓表。见《鲒埼集》卷十四。此编

  • 直隶霍州志

    二十五卷,首一卷。清崔允昭修,李培谦纂。崔允昭字又村,河北大名县人,乾隆二十八年(1848)恩科副举,历任潞城、曲沃、河泽等县知县,道光元年(1821)升任霍州直隶州知州。按霍邑旧为县,明洪武二年,始

  • 眉庵集

    十二卷。明杨基(1326-1378?)撰。杨基,字孟载,号梅庵。其先世嘉州(今四川乐山),祖父官江左,迁居吴中(今江苏苏州)。始为张士诚记室。洪武初,起为河南荥阳县知县,历官山西按察使。后被谗,夺官输

  • 尚书管窥

    四卷。清王汝谦撰。王汝谦字六吉,武陟县(今属河南省)人,清代学者,嘉庆时增生,著有《四书记悟》、《孟子论文》、《首过斋文集》等。王汝谦自言少时尝师从协用席先生,协用读文以古大家为宗,而尤精于《孟子》,

  • 四如讲稿

    六卷。宋黄仲元(生卒年不详)撰。仲元字善甫,号四如,莆田(今属福建省)人。南宋度宗咸淳七年进士,授国子监主簿不就。宋亡,更名渊,字天叟,号韵乡老人,教授乡里以终,除此书外,还著有《经史辨疑》。《四如讲

  • 学算笔谈

    十二卷。清华蘅芳(详见《代数术》)撰。《学算笔谈》是华蘅芳对数学诸方面的一部介绍评论性著作,也是一部通俗浅近的教科书。前六卷于1882年完成,后又续成六卷,共得十二卷。《学算笔谈》卷一到卷五论算术,卷

  • 读易大旨

    五卷。清孙奇逢(1585-1675)撰。奇逢字君泰,号钟元,又号复峰,容城人(今河北容城),前明万历庚子举人。此书乃入清后流寓河南管门山时所作。前有序言云,至苏门山始学易,年老才尽,偶据所得之见,撮其

  • 何燕泉诗

    四卷。明何孟春撰。何孟春,字子元,彬州(属陕西)人,生卒年不详。弘治六年(1493)进士,累官至南京工部郎。孟春少游李东阳之门,学句宏博。著有《何文简疏议》(已著录)等。此集收诗四卷,系明嘉靖间蒋文化

  • 嘉靖以来注略

    十四卷。明许重熙编次。重熙少年为诸生,不肯诡遇求闻。晚游太学,著书自娱。有《嘉靖以来注略》等。该书又名《五陵注略》。记嘉靖以来五朝大事,意在与明初洪武时期对比,使人以鉴得失。自正德十六年(1521)四

  • 沧浪诗话

    一卷。宋严羽(详见《诗集》)撰。此书或称《沧浪吟卷》,为闽中刊本,以诗话置诗集之前,为第一卷。袭其诗集之名,实非本名也。首为《诗辨》,依次为《诗体》、《诗法》、《诗评》、《诗证》,凡五门,末附《与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