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周易要义

周易要义

十卷。宋魏了翁(1178-1237)撰。了翁字华父,号鹤山,邛州蒲江(今属四川)人。《宋史·儒林传》载,年数岁从诸兄入学,俨如成人。少长,英悟绝出,日诵千余言,过目不再览,乡里称为神童。庆元五年(1199年),登进士第。时方讳言道学,了翁策及之。授佥书剑南西川节度判官听公事,尽心职业。开禧元年(1205年),韩侂胄欲北伐,国中无人敢言,独了翁上策言不可。次年,知嘉定府。因父丧返里,筑室白鹤山下,开门讲学,四方之士争负笈从之。由是蜀人尽知义理之学。终官资政殿学士、湖南安抚使等职。恩数同执政,进封临邛郡开国侯。卒后诏赠太师,谥文靖。《宋史》本传称其居靖州日,湖、湘、江、浙之士,不远千里负书从学。乃著《九经要义》百卷,订定精密,先儒所未有。其著述尚有《鹤山集》、《周易集义》、《易举隅》、《周礼井田图说》、《古今考》、《经史杂抄》、《师友雅言》。此书即其《九经要义》中第一部。了翁因当时说经者,但知诵习成言,不能求之详博,故取诸经注疏之文,据事别类而录之,谓之“要义”。大旨主于以象数求义理,折衷于汉学、宋学之间。虽主于注疏释文,然摭采颇有法度。《四库提要》评曰:“采掇谨严、别裁精审,可谓翦除支蔓,独撷英华。”又引王祎《杂说》云,孔颖达作《九经正义》,往往援引纬书之说,欧阳修常欲删而去之而未行,迨鹤山魏氏作《要义》,始加黜削,而其言绝焉,赞其有“廓清之功”。《经义考》群经类载《九经要义》二百六十三卷,注曰“分见各经”。然各经皆载《要义》,惟易类仅据《宋志》载《周易集义》六十四卷,不载此书,似乎即以《集义》为《要义》。据《宋史》本传及方回《周易集义跋》,则明为二书,今二书并存。《周易要义》传世最早刻本为宋淳祐十二年(1252年)魏克愚刻本,存六卷(一至二、七至十),北京图书馆藏。浙江宁波天一阁文物保管所藏明抄本六卷。上海图书馆藏明抄本二卷。又北京图书馆藏清徐氏传是楼抄本(清季锡畴校)、清震无咎斋抄本(清翁心存校并跋),俱为十卷。南京图书馆藏清抄本十卷(清丁丙跋)。《四部丛刊续编》收有此书(原缺三至六卷)。

猜你喜欢

  • 荷花荡

    二卷。清马佶人(约1636前后在世)撰。马佶人,字更生,一字亘生,或谓字吉甫,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明末清初传奇作家。著作有《梅花楼》、《荷花荡》、《十锦塘》、《索花楼》等。《荷花荡》又名《墨莲盟》,

  • 西畴常言

    也称《西畴老人常言》,一卷。宋何坦(生卒年不详)撰。何坦,旴江(在今江西境内)人。生平事迹不详。此书分讲学、律己、应世、明道、莅官、原治、评古、用人、正弊九门,各门之下分条记事,间加评论。《四库全书总

  • 庄子郭象注

    见《庄子注》。

  • 江安县志

    ①四卷,清雷伊纂修。雷伊,松江人,贡生。《江安县志》乾隆二十八年(1763)修,稿本。共四卷,分为:卷一,图考、星野、沿革、疆域、形胜、城池、山川、古迹、公署、学校。卷二,祀典、祠庙、职官、选举、人物

  • 焦弱侯问答

    一卷。明焦竑(详见《支谈》条)撰,潘曾纮编。焦竑曾从学于耿定向,又与李贽是好友,因此思想观点也倍受他们的影响,尤其是李贽对焦竑的影响最深。李贽极力诋毁孔子,提出“非孔”的口号,因此焦竑在此书中,便极力

  • 谯子法训

    一卷。晋谯撰(见《论语注》条)《隋书·经籍志》儒家,《法训》八卷。《唐书·艺文志》、《意林》均谓八卷。失传。马国翰汇采为一卷。黄以周曾补辑之,其书未见。周之人品不高,然史称其诵读《坟典》,欣然以忘寝食

  • 续家乘述闻

    一卷。清龚家尚(生卒年未详)撰。家尚号跛叟,浙江仁和(今杭县)人,官至礼部尚书,龚守正之孙。该书为续守正《家乘述闻》而作,所述多其祖与父遗事。现有石印本。

  • 郯城县志

    ①十卷。清张三俊修,冯可参纂。张三俊,三韩人,举人出身,康熙九年(1670)任郯城县知县。冯可参,福建邵武县人,康熙七年任郯城知县。考《郯城县志》,创修于明万历十三年(1585)。知县颜若愚,再修于此

  • 对山书屋墨余录

    十六卷。清代毛祥麟(生卒年不详)撰。此书成于同治庚午(1870),毛祥麟字瑞文,号对山,上海(今上海市)人,官至浙江侯补盐大使。著有《三略类编》、《史乘探珠》、《墨余录》、《亦可居吟草》、《对山三话》

  • 夏口县志

    二十二卷,首一卷,附补遗一卷,民国侯祖畬修,吕寅东等纂。侯祖畬,字小汀,直隶南皮(河北南皮县)人,官夏口知县。吕寅东,字莼臣,本县人,举人。夏口,本汉阳县境,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分汉阳襄河以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