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记悟
十四卷。清王汝谦撰。汝谦字六吉,河南武陟(今河南武陟)人。是书首有李棠阶、毛昶熙序及自序。题为“记悟”,乃记其所自得。而义多陈腐,绝少新得。其所引只鹿忠节、孙夏峰等数家之说,参证不广,其子孙及门生辈为之刊行。卷首列门生及门晚生数十人,作序的毛昶熙,即其子的门生。书的上方,有李棠阶的评语。自序作于咸丰二年(1852)。该书有同治十年(1871)刊本。
十四卷。清王汝谦撰。汝谦字六吉,河南武陟(今河南武陟)人。是书首有李棠阶、毛昶熙序及自序。题为“记悟”,乃记其所自得。而义多陈腐,绝少新得。其所引只鹿忠节、孙夏峰等数家之说,参证不广,其子孙及门生辈为之刊行。卷首列门生及门晚生数十人,作序的毛昶熙,即其子的门生。书的上方,有李棠阶的评语。自序作于咸丰二年(1852)。该书有同治十年(1871)刊本。
一卷。明郭勋(生卒不详)撰。郭勋,明初营国威襄公郭英六世孙,袭封武定侯,明正德年间(1506~1521)奉命镇守两广,因而收集中山王徐达、黔宁王沐英及武定侯郭英三家之世系、履贯、勋阀、遭遇本末等编为《
十一卷。清钱大昭撰。钱大昭,有《汉书辨疑》已著录,《后汉书辨疑》体例与他所撰著的《汉书辨疑》大体上相同。统观全书,卷四《安成孝侯赐传》“同抛财产”,引《史记·三代世表》“抛之山中”,证论“抛”字不是古
一卷。撰人不详。刊于《康熙字典》卷首。赵荫棠《等韵源流》考证是书“乃由《大藏字母切韵要法》而来”。《大藏字母切韵要法》署为中天竺沙门阿摩利谛译,《等韵源流》推断作于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至四十一年
五卷。宋范晞文撰。范晞文,字景文,号药庄,钱塘(今杭州)人,生卒年不详。太学生,咸淳二年(1266),同叶李萧规等上书弹劾贾似道。元世祖时,程钜夫荐晞文及赵孟頫于朝。孟頫应诏即出,晞文终不受职,流寓无
六卷。明李栻(生卒年不详)撰。李栻,字孟敬,丰城(今江西省丰城县)人。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进士,官至浙江按察司副使。此书是明隆庆四年(1570年)李栻为肥乡知县时所刊。共六卷,分十二门,即:曰
四十五卷。元倪士毅撰,明王逢通义。倪士毅字仲宏,歙县(今安徽芜湖)人,生卒年不详。学于陈栎,人称道川先生,隐居不仕。王逢字原夫,号松坞,乐平县(今江西德兴县)人,朱公迁再传弟子。生卒年不详。倪士毅于至
①二卷。清沈清瑞(约1742-约1785)撰。沈清瑞初名沅南,字吉人,号芷生,江苏长洲(今苏州市)人,沈起凤之弟。生卒年均不详。乾隆五十二年(1787)进士。少年颖慧,有小鸿博之誉。工诗文,善散曲,年
三卷。明李国(约1628年前后在世)撰。李国,字元治、号绩溪,河北高阳人。生卒年不详。万历四十一年(1613)进士。官至中极殿大学士。事迹附见《明史》李标传。其著有《国遗文》,明时佚于兵祸中。此集为清
二卷。明王元鼎编。元鼎,泰州安丰场(今属江苏东台县)人,生卒仕履不详,为哲学家、泰州学派创立者王艮(号心斋)的后代。该书主要记录王艮在崇祯四年(1631)从祀孔庙的始末情况。上卷为奏疏类,下卷为别传类
一卷。清法式善(1752-1813)撰。法式善原名运昌,字开文,号时帆,一号梧门。内务府蒙古正黄旗人。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进士,官至翰林院侍讲学士,著有数十种书籍。该书记明末清初洪承畴事,自万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