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四分律删补随机羯磨疏

四分律删补随机羯磨疏

四卷。唐代释道宣撰。道宣生平事迹详见《广宏明集》辞条。《四分律删补随机羯磨疏》写于贞观九年(635),共二卷。贞观二十二年(648)增修成四卷。世称“云业疏”。该疏主要内容是:以四门释玄义,即教兴本意、显名定体、辨务缘成、广明非相。神通说法意念三轮,以意念轮为教体,提释三观。一性空观,以俱舍成实诸论说解小乘教。二相空观,以般若论说解大乘教。三唯识观,以华严宗旨阐释大乘中观道义。在行教中。开有三宗:一实法有宗,以色法为戒体。二假名宗,以非色非心为戒体。三唯识圆宗,以心法为戒体。以五义,即立沓婆回心,施生成佛、识了尘境、相召佛子、舍财用轻来明大乘宗极,一切小乘戒法。汇三聚圆融大戒。可见,自汉明帝时佛法传入中国,尚无受戒持戒之说。汉人出家,为与世俗相区别,仅以外观剃发披赤衣而已。自曹魏高贵乡公时,昙柯迦罗始请梵僧立羯磨受戒。遂有康僧铠作《四分杂羯磨》一卷,昙无缔作《昙无德羯磨》一卷,是为中国有戒律之始。所依之戒,为四分律。至符秦刘宋之间,译出广律。从此,诸部羯磨纵缘互异,陈隋之后,发展为竞执繁广,争论杂出的地步。在这种情况下,道宣采众家之长,疏理曲直,判其原委,可以说是对汉土有戒律以来在理论上的一次总结。故道宣所作律疏在中国佛教史上具有深远影响。现有天津刻经处刻本。

猜你喜欢

  • 春秋三传会纂旁训

    十二卷。清屠用丰撰。用丰,考感(今湖北孝感)人。该书综合《春秋》三传,加以折衷,并略加训释,附在旁边。有清嘉庆戊辰(1808)卧云堂刊本。

  • 观城县志

    ①五卷,首一卷。清沈玑修,张洞宸等纂。沈玑,江苏武进人,贡监。康熙八年(1669)任观城县知县。张洞宸,邑人,孝廉。观城县志创修于明万历十六年(1588)邑令乔昆。及沈玑任县令时,邑志已数十年未修。正

  • 塔影楼遗稿

    一卷。清间士珠(1855-1880)撰。间士珠,字还浦,江苏娄县(今上海松江)人,张声驰之妻。清代诗人。此书刊于光绪六年(1880),书前有其夫张声驰所写序言,共存诗七十七首。

  • 四书章句集注辅

    不分卷。清潘兴祚撰。潘兴祚字孝桥,平江(今湖南平江)人。是编以汉唐以来注疏,众说纷纭,源流各异,不揭其体要,则泛而无归;不衷诸至当,则杂而不粹。唯朱子能荟萃众说,择精语详。而群言互著,疑义颇多。于是剖

  • 石鼓论语问答

    三卷。南宋戴溪(?-约1215)撰。戴溪字肖望,人称岷隐先生,温州永嘉(今浙江温州)人。淳熙五年(1178)“别头省试”第一,官至兵部侍郎。曾奉太子赵询之命类编《易》、《诗》、《书》、《春秋》、《论语

  • 十三经音义故例

    一卷。清孙葆璜撰。葆璜字仰屾,原名衍庆,字柳君,浙江归安(今吴兴)人。此书总例二十二条,凡例二十五条。“故”是“诂”的意思,由今言而通古义,所以称“十三经音义故”。总例大致分为“字体”和“音义”。字体

  • 王阳明集

    十六卷。明王守仁(1472-1528)撰。王守仁,字伯安,号阳明,余姚(今浙江余姚县)人。生平详见《阳明全集》(辞目)。是集为阳明五世孙王贻乐重编之本,凡十六卷。阳明全集(既《王文成公全书》)刻于明嘉

  • 论世八编

    十二卷,清华庆远撰。华庆远,无锡人。该书辑前人论古之说,按时代区分。卷首有四篇自序,初序作于崇桢十三年(1640),再序作于崇桢十七年(1644),三序写作年代是顺治六年(1649),四序为康熙八年(

  • 春秋左氏传贾服注辑述

    二十卷。清李贻德(1783-1832)撰。贻德字天彝,号次白,一号杏村,嘉兴(今浙江嘉兴)人,清代著名学者。嘉庆戊寅举人,善小学,省试出高邮王引之之门,学行为王氏所深器。著作除本书外,尚有《周礼剩义》

  • 史记法语

    八卷。宋洪迈编撰。洪迈(1123-1202年)字景庐,鄱阳(今江西波阳)人,绍兴乙丑(1145年)中博学鸿词科,官至端明殿学士,著有《南朝史精语》、《经子法语》、《容斋随笔》、《夷坚志》等书。《史记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