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地震解

地震解

无卷数。意大利龙华民(1559-1654)撰。龙华民,字精华,意大利耶稣会士。1597年来华,先在广东韶州传教,1609年奉在华耶稣会首领利玛窦约来北京,并成为利玛窦继承人。1636年赴济南传教,在中国官吏中得到几个信徒,后被当地和尚驱逐出境。此后数年,他每年都要徒步到济南对其信徒讲道。明亡后他投靠清朝,颇得清世祖敬重,1654年死于北京后,曾赐祭葬。著有《论中国宗教的若干问题》(1701)等书。《地震解》是龙华民唯一的自然科学专著,著书目的是为解答李松毓之问,对地震的知识作了通俗的解释,在当时是十分难得的。《地震解》不分卷,题下有九条子目:一、地震的成因;二、地震的等级;三、地震的常发地带;四、地震时的声响;五、地震的破坏力;六、地震的常发时间;七、地震的持续时间;八、地震前的预兆;九、地震时的各种征兆介绍。从该书内容而论较为浅显,但作为地震学方面的第一本中文书,《地震解》具有一定价值。龙华民是明末清初在华耶稣会著名人士,其著述多为宣传教义之作。《地震解》曾附刻于高一志(详见《民治西学》)的《空际格致》之后,续修《四库》时将其析出独立成册。有上海聚珍版仿宋印书局本。

猜你喜欢

  • 松月集

    一卷。明释睿略(生卒年不详)撰。睿略,俗姓不详,字道权,号简庵,江苏苏州(今苏州市)人。因其以“松月”为扁名题其轩,故时人呼其为“松月”翁,因以此名集。是集一卷全为诗。集前有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

  • 盦斋丛书

    二十一种,四十四卷,清徐乃昌(生卒年不详)编。此丛书所收著作二十一种,多为乾、嘉、道、咸四朝鸿生巨儒的著作,后附徐乃昌自己的著作。徐氏曾游学京师,孰悉当时学者的著述,主张。丛书所收如田普光《后汉儒林传

  • 礼文

    手抄一卷。清初颜元(1635-1704)撰。颜元字易直,又字浑然,号习斋,博野(今河北博野县)人,清初教育家和思想家,颜李(李)学派创始人。元出身贫寒,幼年作人养子,青年时以耕田理园,行医贩药为生,晚

  • 涉江诗选

    七卷。明潘之恒(约1570年前后在世)撰。潘之恒著有《黄海》等。之恒初以文词受知于汪道昆、王世贞。既而赴公车不得志,渡江历浔阳(今江西九江)、湖北武昌,从公安袁宏道兄弟游。宏道称其出汪、王之门而能不入

  • 清三朝实录采要

    十六卷。日本北筑村山纬等编。三朝系指太祖、太宗、世祖。清修三朝实录,凡二百一十八卷。然书成后藏于秘府,外人罕见,又经康乾两朝修改,已失其真。是书编辑于日本文化四年(清嘉庆十二年,1807),据实录抄辑

  • 桃源洞志

    不分卷。清释兰岩撰。桃源山在桃源县西南30里,洞在半山腰。全志不分卷,内容为:图说、途胜、陶潜《桃花源记》、明清人游记、序、辩论、说、考、赋、书、修建、洞略、碑刻、诗。此志体例杂乱,是山志中最劣者。《

  • 尚书运期授

    ① 一卷。明孙珏录,共有四条。第一条“白帝之治六十四世,其亡也,枉矢射参”,见于《太平御览》;第四条“房四表之道”,见于《史记索隐》,均较为可信。只是第二条“黑帝亡,二日并出”,《太平御览》所引作《尚

  • 诗经考

    十八卷。明黄文焕撰。文焕字维章,永福(今属广西省)人,生卒年不详。天启五年(1625)进士。崇祯中,由山阳县知县,擢翰林院编修。坐钩党,与黄道周同下诏狱,后得释,流寓南都而终。著有《赭留集》,系在狱中

  • 嵇中散集

    十卷。晋嵇康(223-262)撰。嵇康,字叔夜,谯国钟(今属安徽)人。官中散大夫,世称嵇中散。早孤,有奇才,超迈不群。美词气,有风仪,而土木形骸,不自藻饰。恬静寡欲,含垢匿瑕。博览无不精通。长好老、庄

  • 天香楼偶得

    十卷。清虞兆漋(生卒年不详)撰。兆漋字虹升,嘉兴(今属江苏省)人。康熙初年诸生。是书分类编纂,乃虞氏读书随笔撰录之文。共分十部,每部一卷,卷首立二字标题。即《天文》、《地理》、《宫室》、《器用》、《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