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夏小正正义

夏小正正义

一卷。清王筠(详见《毛诗重言》)撰。是书主要依靠黄叔琳注本来作解释,其对金履祥、张尔歧及黄说全谬者删之,是非互见者辨之,全谬而易惑后人者亦辨之。书前有咸丰二年(1852)自序,系为此书与它书同刻时总序;又有道光二十九年(1849)、三十年(1850)两序,叙述作是书之情。又有凡例五则。是书体例为先总列经文在前、后复每月分列经文,再列传文,凡文字异同,音注辨正,随注于下,颇有古风。王氏精通小学,注中随处可见,如以柳秭为荑之后出字,羊为之讹字,拂桐芭为葩之省字等等,此类俱见特长。其注有申明传文之义者,如“园之燕如燕朝燕居之燕”,“嗛鼠今谓之仓鼠”,“除田谓公田私田”;又有驳正传义者,如“万者干戚舞,不及简兮传以干羽释万为完备”,“执陟者陟即骘,《月令》季春乃合累牛腾马,游牝于牧,仲夏游牝别群,则絷腾驹即此;攻驹者夏官廋人攻驹;郑注其蹄啮者,校人夏颁马攻特,先郑注攻特谓骤之是也,传似皆误”;其它象以正为政之古文,非正朔之正,“《国语》又引《夏令》,令即政也,若是正朔,何分大小?”此释《夏小正》名义至为明确;又辨菽藦云:“煮梅剥瓜,皆上字是事,下字是物,若下文直书菽藦,不言其事,非例也。”尤能会通全书之体例。然书中也不免有过失之处,比如“夏有煮祭”,煮当为暑,谓夏世有迎暑之祭,王氏引夏祭曰礿,以相附会;又如“一则在本,一则在末”,此当谓夏至之气,或在月初或在月终,无定日,王氏以为二句难解,谓夏至前十五日为月本,后十五日为月末。然此等皆小失,论其大体,则远超过黄叔琳注本。是书有咸丰刻鄂宰四种本,《天壤阁丛书本》。

猜你喜欢

  • 冬青书室吟稿

    二卷。《文稿》一卷。清晏诉真撰。晏诉真,生卒年不详,号雪研女史。此书有道光二十九年(1849)刊本。

  • 韩非子拾补

    不分卷。清卢文弨(1717-1795)撰。卢文弨,字召弓,浙江余姚人。乾隆十七年(1752)中进士,官至翰林院侍读学士。喜欢校书、有《群书拾补》。《韩非子拾补》是收入《群收拾补》的第二十六种书。卢文弨

  • 心泉集

    二十五卷。明何源(约1573年前后在世)撰。何源,字仲深,号心泉,江西广昌人。嘉靖三十八年(1559)进士。官至刑部左侍郎。谥靖惠。何源为吏部文选司主事时,张居正以亲故托之,拒不应。缘是引疾归。及为南

  • 观城县志

    ①五卷,首一卷。清沈玑修,张洞宸等纂。沈玑,江苏武进人,贡监。康熙八年(1669)任观城县知县。张洞宸,邑人,孝廉。观城县志创修于明万历十六年(1588)邑令乔昆。及沈玑任县令时,邑志已数十年未修。正

  • 印江县志

    二卷,清郑士范纂修。郑士范,凤翔人,曾任印江县知县。印江为古思印之地。汉为酉阳县。隋为务川县。旧无志乘。道光中,郑士范任县令,为补无志之缺,遂撰成此书。《印江县志》道光十七年(1837)写本,共二卷。

  • 水经注碑目

    一卷。明杨慎撰。杨慎(1488-1559),字用修,号升庵,四川新都人。文学家。明正德间试进士第一,授翰林修撰。世宗时,谪戍云南永昌。曾与何景明等为友,其诗虽不专主盛唐,仍有拟古倾向。贬谪以后,感愤颇

  • 越谚

    三卷。附《越谚剩语》二卷,清范寅撰。寅字啸风,别号扁舟子,浙江会稽(今绍兴市)人。卷首为光绪四年(1878年)范氏自序,次为凡例总目。卷分上中下。上卷为语言,内分述古、警世、引用、格致、借喻、古验、谣

  • 景紫堂全书

    五册,十七种,八十一卷。清夏炘(详见《诗章句考》)撰。全书所收多为经学著作,如《檀弓辩误》三卷、《读诗札记》八卷、《诗章句考》一卷、《朱子诗集传校勘记》一卷等。其中有些本书有专条介绍。另有《养疴三编》

  • 发墨守疏证

    一卷。清皮锡瑞(详见《尚书大传疏证》)撰。皮锡瑞是清末著名经学家、学者。该书以袁钧辑郑玄《发墨守》为底本,校订袁氏的疏失,并对袁氏失收的予以补证。休例是先列袁氏辑《发墨守》原文,将袁钧的考证文字以小字

  • 铁琴铜剑楼书影

    四卷。《铁琴铜剑楼宋金元书》影识语 四卷。清瞿启甲编。瞿启甲(1873-1940),字良士,江苏常熟人,铁琴铜剑楼第四代主人。自幼受家学薰陶,藏书甚勤,曾兴建常熟县公立图书馆。书影共收录宋金元刊本二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