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三十四卷。明李维桢(1547-1626)撰。李维桢,字本宁,京山(今属湖北)人。隆庆二年(1568)进士,由庶吉士授编修,进修撰,官至礼部尚书。善文,所作甚多,著有《史通评释》、《大泌山房集》等。
二卷。明徐达左(生卒年不详)编,高阳(生卒年不详)删补并注。达左字良夫,号松云道人,平江(今湖南省平江县)人,元末曾遁迹邓尉山,洪武初,起为建宁县学训导。高阳,嘉兴(今浙江省嘉兴县)人,仕履不详。考历
十四卷。明罗伦(1431-1478)撰。罗伦字应魁,改字彝正,号一峰,江西永丰人。家贫好学,樵牧携书,讽诵不辍。成化二年(1466)廷试对策万余言,直斥时弊,擢进士第一,授修撰,因疏劾大学士李贤,谪福
一卷。清皮锡瑞(详见《尚书大传疏证》)撰。东汉著名今文经学家何休曾作《左氏膏肓》,批评《左传》;古文经学家郑玄作《箴膏肓》,反驳何休。何休与郑玄的著作都早已亡佚,后人有多种辑本。清代学者袁钧辑郑玄《箴
一卷。清赵曾望(?-1874)撰。曾望字绍庭,江苏丹徒(今江苏省镇江市)人。篇首有自序,举著书大旨:一有洗伐无穿凿,二有援引无挦扯,三有箴规无毁谤,四有疆界无门衣。书中自创新解,说多可喜。如《论语·子
二十二卷。明王澹(约1619年前后在世)撰。王澹,字澹翁,会稽(今浙江绍兴)人,生卒年不详。以布衣终其身。工曲,著有杂剧《樱桃园》,一作《樱桃梦》,又有传奇《双合》、《金碗》、《紫袍》、《兰佩》等,散
四卷。清刘鸣珂撰。刘鸣珂字伯容,蒲城人。此书因《易学启蒙》“本图书”、“原卦画”二篇之说而疏通其义。其稍有异同的是,解《大传》“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说圣人兼指羲、文,不是专指伏羲。至于“则之”
四卷。清蒋日豫(1830-1875)著。蒋日豫,字侑石,常州(今江苏常州市)人,咸丰间监生,同治中迁同知直隶州。工诗文篆隶,有《问奇室诗集》、《续集》、《文集》及《秋雅》、《诗古文词》、《滂喜斋学录》
一卷。明王与允(?-1644)撰。王与允,一名与胤,字百斯,山东新城(今淄博)人,王象晋之子,生年不详。崇祯元年(1628)进士。官至湖广道监察御史。以劾总兵邓玘,降补光禄寺署正。明亡,同妻子于氏、子
一卷。作者不详。此书旧本题吴沆著。本书实际并不是吴沆所自撰,是后人辑其论诗而成编。此书与一般以杂记文坛上的旧闻轶事为主的诗话著作不同,本书的内容基本上都是吴沆有关诗歌创作的心得和认识。还收录了吴沆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