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尚书中候疏证

尚书中候疏证

不分卷。清皮锡瑞撰。郑玄《六艺论》根据《尚书纬》,声称“孔子求书,得黄帝玄孙帝魁之书,迄秦穆公,凡三千二百四十篇。断远取近,定可以为世法者百二十篇,以百二篇为《尚书》,十八篇为《中候》。”《隋书·经籍志》载有“《尚书中候》五卷,郑玄注,梁八卷,今残缺。”《唐书》已不著录《尚书中候》,可知其亡佚于唐代以后。皮锡瑞根据袁钧辑本,作此《尚书中候疏证》。他参以《玉函》,推原注义,认为孔子所定一百零二篇为《尚书》,十八篇为《中候》,渊源不二,表里互明,就象《春秋》之有内、外传一样,所论较为偏颇,不甚确当。皮氏此书,多有臆测的成分,许多说法都没有确凿的证据,却都断以己意,深为学者所病。本书收入了《师伏堂丛书》,于光绪二十五年己亥(1899年)由湖南思贤书局刊行。

猜你喜欢

  • 性理备要

    十二卷。明王三极(生卒年不详)撰。三极号少墩,仙游(今福建省仙游县)人,仕履不详。是书成于万历十五年(1587),取《性理大全》,摘其要语,以便诵习,书前仍冠以成祖御制序。内容取舍不精,可能为坊刻陋本

  • 宣验记

    十三卷。南朝宋刘义庆(详见《世说新语》)撰。是南朝中专为宣明因果应验的佛家观念的志怪小说。其内容一类是鼓吹信佛的好处,如敬奉佛法可以脱难灭灾,保命免死,富贵长生等。一类是宣扬经舍、佛像、佛经、佛地有灵

  • 尚书讲义

    ①二十卷。宋史浩(1106-1194)撰。浩字直翁,一名若纳,两浙路鄞县(今属浙江省)人。南宋著名政治家、经学家。绍兴十四年(1144)进士,孝宗为建王时,浩以司封郎中兼直讲,孝宗即位,迁翰林学士知制

  • 宝祐四年登科录

    四卷(《四库提要》误作一卷)。宋理宗宝祐四年(1256)文天祥榜进士题名录。首载御试策题及详定、编排等官姓名;次载进士榜名,共计601人。略载其本贯、曾祖、祖父、父姓名、所治业、兄弟、婚姻、年龄、外氏

  • 读易近解

    二卷。清汤秀琦撰。汤秀琦号弓庵,江西临川人。顺治中以岁贡生官至鄱阳县训导。该编取《周易图说》为之发明,使之浅显易解。旧有图者,则因图而加以推衍。旧有说而无图者,则补图以佐证之。于易而专主数,于数又专主

  • 诗叶考

    八卷。清陈天道(生卒年不详)撰。天道字锡我,清河(今江苏清江市)人,生平事迹不详。天道据朱熹反切之说、《钦定诗经传说汇纂》叶韵之说及《佩文韵府》,参考司马温公《指掌图》,再用《康熙字典》校正,作《诗叶

  • 嵩崖尊生书

    十五卷。清景日昣(生卒年不详)撰。景日昣字东阳,一字冬阳,号嵩崖,登封(今属河南)人。康熙年间进士,官至户部侍郎。幼习儒学,治《周易》,后因母病学医,研习医经,认为医易同源,业医者应能知常达变。此书为

  • 睫腤诗钞

    十卷。清斐景福(约1899前后在世)撰。斐景福,字伯谦,安徽霍邱人。生卒年不详。光绪十二年(1886)进士,官广东南海县知县。光绪二十年(1894)后,每遇兴革要政,景福之言举足轻重。因为同官所嫉,被

  • 中都储志

    十卷。明张良知撰。张良知,字幼养,山西安邑(运城)人。举人,嘉靖二十六年(1547),以南京户部员外郎,监督收放粮斛。时撰是书。其卷一为典制、卷二为部使、卷三为公署、卷四为经赋、卷五为仓库、卷六为官俸

  • 为臣不易编

    不分卷。明黄廷鹄撰。廷鹄,明末人,生卒爵里事迹均不详。该书主要记述历代名臣事迹,录自皋陶至文天祥,共百人。每人各为作传,并系以序赞。书前有周延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