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屈骚指掌

屈骚指掌

四卷。清胡文英(生卒年不详)撰。胡文英,字质余,号绳崖,武进(今江苏武进县)人。乾隆三十年(1765)贡生,官直隶高阳县知县。有《吴下方言考》,所著《屈骚指掌》为胡氏多年研究屈赋的专著。卷首有:王鸣盛乾隆二十六年(1761)序,乾隆五十一年(1786)自序,凡例十二条,《史记·屈原列传》,沈亚之《屈原外传》。本书四卷,目次为:卷一《离骚》,卷二《九歌》(二湘,二司命各合为一篇)、《天问》,卷三《九章》,卷四《远游》、《卜居》、《渔父》、《招魂》、《大招》,后为正文。注释体例是:每篇题下(《九歌》、《九章》总题、篇题之下)均列题解,正文二句或四句进行注解,注文于正文之后,小字双行,先注音读,再注词解,后疏句意。注时先述己见,间引他家之说。其价值:一、其研究学问的态度与方法甚可取。其态度要虚、公、实,其方法是“学问思辨”(《凡例》之六)。虚,即虚怀若谷,“博学不遗于俗谚,审问不弃于刍荛。”凡有可采者,皆可采之。公,即出以公心,研究学问,非一己之私事,研究目的“第求其理之是,而不求其说之伸。”不能“取己所长,击人所短”。对于疑难“诚以千万人之心思,共攻此一物,则不忧不得其真。”实,即老实,知,则为知,不知则存疑,对于可取说法“不论前贤时彦,必表其名,不肯窃美。”学、问、思、辨自好理解,而胡氏所做尤为可取的是实地考查。他曾“两涉楚南,三留楚北,询之耆宿,按之众图,绎之屈子之书。”二、深思熟虑,不为人所左右。他注屈赋前不看百余注本,“惟求其理之是,神之顺,情之曲挚无所不到。”再“有不得者,沈日夜设身处地以求之,求之不得,而后检诸解之是非。”(上引文均见《凡例》)三、对屈赋作时作地着意考查探索。如认为《离骚》“初被放疏之时,回秭归故居所作。”(《离骚》解题)《河伯》本为黄河之神,但楚威王“掠地至鲁”“故滨河土俗祀之,屈原过之”因作是章。对其它作品作时作地亦加以探索。这些探索,合情合理,可备一说。四、注文允当、平易、圆达、简明。如《离骚》“为予驾飞龙兮,杂瑶象以为车。”将黄注与诸名家之注相较,可显示不同。王逸云:“象,象牙也。言我驾飞龙,乘明智之兽,象玉之车,文章杂错,以言己德似龙玉,而世莫之识也”(引申过矣)。洪兴祖云:“《易》曰:‘飞龙在天’。”许慎云:“‘飞龙有翼。’瑶,美玉也。言以瑶象为车,而驾以飞龙也”(未明诗人用意)。朱熹云:“象,象牙也。杂用象玉以饰其车也”(同样未明诗人用意)。王夫之云:“驾飞龙而乘蒙玉之辂,所以自旌高贵而殊于俗也”(词义用意兼及,但未及快速意)。胡氏注云:“飞龙驾车,取其速;瑶象饰车,取其贵重华美。”胡注可谓简明、准确。但此书亦有失误之处,有的注解穿凿附会。如《离骚》“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注为强秦吞楚之势已成,应早作打算。将《离骚》“长顑颔亦何伤”之“顑颔”注为“或扬视或颔之,所谓含怒待臣也。”则有悖于常识。另外对屈赋作时作地的考核,亦有臆断之处,不可全信。版本有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富芝堂刊《武进胡氏所著书》本,北京、上海图书馆,清华大学藏。1979年北京古籍出版社影印本。

猜你喜欢

  • 东塘日札

    一卷。明朱子素撰。朱子素,字九初,江苏嘉定(今上海市嘉定县)人,生卒年不详。明诸生,明亡后应贡不仕,隐居授徒。著有《吴疁文献》等书。《东塘日札》记弘光元年(1645年)清军破南京后,进兵嘉定诸县,下剃

  • 松亭行记

    二卷。清高士奇(详见《春秋地名考》)撰。康熙二十年(1681)二月,康熙帝奉祖母太皇太后行幸温泉。四月,出喜峰口。高士奇皆扈从。本书即记述沿途山川风景,并附载士奇所作诗文。士奇以喜峰口为古松亭关,故以

  • 国门集

    二卷。明凌濛初撰。凌濛初著有《圣门传诗嫡冢》。此集分国门集一卷,国门乙集一卷。皆为入国门以后所作,故谓之国门。再入再刻,故有乙集。二集并于诗末附杂文数篇。四库编著者谓:“盖屡踬场屋之时,故颇多抑郁无聊

  • 节序同风录

    未分卷。孔尚任撰。孔尚任(1648-1718年),字聘之,又字季重,号东塘,别号岸塘,自署云亭山人,山东曲阜人。康熙六年(1667年)秀才,以捐纳为国子监生。二十三年授国子监博士,历官户部主事、员外郎

  • 同归集

    十六卷。清吴调元(生卒年不详)撰。吴调元字雨苍,石城(今江西省石城县)人,以举人官教谕。《同归集》是吴调元的一部杂纂之作,此书完成于顺治二年(1645),卷首胡世安作序,杂采前古至明末清初典故掌实,共

  • 朱子学归

    二十三卷。清代郑端编。郑端见《政学录》条。此书专门摘录朱熹著述中的绪论部分并分类编辑而成,全书共分二十三门类,每门类为一卷。作者平生倡导程朱学说,故辑录此书以明其学。有《畿辅丛书》本、《丛书集成初编》

  • 御笔怀旧诗

    四卷。清高宗书。清高宗生平见《全韵诗》。此帖刻于乾隆己亥年(1779),有怀旧诗二十三首,共分四卷。其中第一卷中有诗八首,“三先生”三首,分别是福龙翰、朱可亭、蔡闻之;“五阁臣”五首,分别是“故大学士

  • 沈文节公事实

    一卷。清沈守廉,编撰。守廉清末浙江海盐人,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是书记其父沈炳垣事迹。炳垣,字紫卿,道光二十五年(1845)进士,官至右春坊右中允。咸丰五年(1855)至广西督学,道径梧州时遇难。诏赠内

  • 绣吟楼诗钞

    一卷。清谭紫璎撰。谭紫璎,生卒年不详,原名德馨,字凤芝,江西德化人,谭萃清之长女,蔡泽春之妻,清代诗人。此书于道光二十四年(1844)刊入嫏嬛别馆《国朝闺阁诗钞》第九集。共收诗十四首。

  • 诗经考

    十八卷。明黄文焕撰。文焕字维章,永福(今属广西省)人,生卒年不详。天启五年(1625)进士。崇祯中,由山阳县知县,擢翰林院编修。坐钩党,与黄道周同下诏狱,后得释,流寓南都而终。著有《赭留集》,系在狱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