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益堂史学三种
七十二卷。清周寿昌(1814-1884)撰。周寿昌字应甫,一字荇农,晚年号自庵,湖南长沙人。道光年间进士,入翰林,授编修,后任内阁侍读学士,署户部侍郎。生平喜治史学。是编三种,均为订补史注之作。《汉书注校补》五十六卷,校补颜师古注;《后汉书注补正》八卷,乃校正本注之失及刊误之误,又补惠栋补注所未及;《三国志注证遗》为更搜辑梁章钜旁证之未及资料,撰成此书。三种对史学研究有一定价值。有清光绪年间长沙周氏小对竹轩刊本。
七十二卷。清周寿昌(1814-1884)撰。周寿昌字应甫,一字荇农,晚年号自庵,湖南长沙人。道光年间进士,入翰林,授编修,后任内阁侍读学士,署户部侍郎。生平喜治史学。是编三种,均为订补史注之作。《汉书注校补》五十六卷,校补颜师古注;《后汉书注补正》八卷,乃校正本注之失及刊误之误,又补惠栋补注所未及;《三国志注证遗》为更搜辑梁章钜旁证之未及资料,撰成此书。三种对史学研究有一定价值。有清光绪年间长沙周氏小对竹轩刊本。
即《建资以来系年要录》。
五十卷,首一卷,末一卷。清吕林锺等修,赵凤诏等纂。即光绪《舒城县志》。
二十四卷,首一卷,清陈瑛纂修。陈瑛,乾隆年间任海澄县知县。县志首修于明崇祯五年,再修于清康熙三十二年。陈瑛任县令后,以旧志多有欠缺,又设局重修,而成此书。乾隆二十七年(1762)刻印。兹篇所载,大都平
八卷。清毛国姬编辑。毛国姬,生卒年不详,字孟瑶,号素兰女史,自署长沙女史。湖南长沙人,杨孝彪之妻。清代诗人。著有《素兰诗集》、《湖南女士诗钞所见初集》。此书前有编者自序和凡例,卷首题“鄞县沈栗仲先生阅
十二卷。明石存礼(生卒年不详)等撰。石存礼字敬夫,号来山。山东益都人。明弘治五年进士,官至知府。是书为明石存礼、兰田、冯裕、刘澄甫、陈经、黄卿、刘渊甫、杨应奎八人唱和之诗,八人结诗社于北郭禅林后编辑所
见《素问集注灵枢集注》。
四十二卷。《东坡年谱》一卷。《王注正伪》一卷。《苏诗续补遗》二卷。宋施元之撰。施元之,字德初,吴兴(今浙江湖州市)人。生平事迹均不详,仅从陆游书序中知其官为司谏。同注者为吴郡顾禧,施元之子施宿,又为补
不分卷。明况叔祺(约1565年前后在世)撰。况叔祺,字吉甫。江西高安人。生卒年均不详。嘉靖二十九年(1550)进士,官贵州提学佥事。著有《考古词综》等。此集《千顷堂书目》不载。《江西通志》亦称是时王、
一卷。清何若瑶撰。何若瑶,字石卿、广东番禺人。道光二十一年进士,官至翰林院编修,卒年六十岁。《汉书注考证》卷首有他的自序。他撰此书目的在考证《汉书》旧注。如《景帝纪》“禁马高五尺九寸”,而《昭帝纪》中
六卷。补录 一卷。清黄丕烈撰。黄丕烈(1762-1825),字绍武,号荛圃,晚号复翁。他曾购置宋本百余种,故将藏书楼命名为“百宋一廛”,自号“佞宋主人”,又号求古居士,“士礼居”为其室号,江苏长洲(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