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性理群书句解

性理群书句解

二十三卷。南宋熊节(生卒年不详)编,熊刚大(生卒年不详)注。熊节字端操,建阳(今属福建)人,官至通直郎,知闽清具事。熊刚大亦建阳人,受业于蔡渊、黄干。为朱熹的再传弟子,嘉定进士,掌建安书院朱文公诸贤从祀祠,仕履则不可考,为宋理宋时人。此书采摭有宋一代诸儒遗文,分类编次。首列濂溪(周敦颐)、明道(程颢)、伊川(程颐)、横渠(张载)、康节(邵雍)、涑水(司马光)、考亭(朱熹)遗像及传道支派,然后分别为《赞》、《训》、《戒》、《箴》、《规》、《铭》、《诗》、《赋》、《序》、《记》、《说》、《录》、《辨》、《论》、《图》、《正蒙》、《皇极经世》、《通书》、《文》、《七贤行实》等二十门目。编者于“七贤”中列司马光,与后来讲学诸家迥异。按朱熹于绍熙五年(1194)冬,筑竹林精舍,率诸生行舍菜之礼于先圣、先师,以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邵雍、司马光、李侗七先生从祀。《集》中载其祝文中有:曰邵曰张,爰及司马,学虽殊辙,道则同归之语。则朱子序列学统,本来有司马光。后来门户日分,讲学者乃排而去之。熊节受业于朱熹,故不敢恣为高论,一仍师制而已。此书中所录之文,亦以“七贤”为主,而杨时、罗仲素、范浚、吕大临、蔡元定、黄干、张栻、胡宏、真德秀等所作也间有采录;其上及范质者,因朱熹撰《小学》曾收录其诗。旁及苏轼者,则因苏轼曾撰司马光《行状》之故。此书将有关“七贤”的遗文汇集在一起,保存了程朱理学的部分原始资料。明永乐(1403-1424)中诏修《性理大全》,其所录诸儒之语,皆本《近恩录》而使内容增加;所录诸儒之文,则由此书而丰富。并且其“性理”之名,亦由此书而得。熊刚大所注解,盖为训课童蒙而作,所释甚为浅近。有元刻本,明代范氏天一阁本,《四库全书》本。

猜你喜欢

  • 尚书正解

    十二卷。清吴荃撰。吴荃字荪右,江苏丹阳人,诸生。本书前有刘梅序,又有吴荃自序和凡例。本书每篇都有纲领,各段都有节目,在注解之外分标全旨合参析讲等名,其体例是仿效举业家《四书讲义》之体。卷首附有《禹贡正

  • 等韵一得

    三卷。清末劳乃宣撰。劳乃宣(1843-1921)字季瑄,号玉初,自号矩斋,又号韧叟,浙江桐乡县人,祖籍山东阳信。同治十年(1871年)进士,先后补南皮、完县、吴桥、临榆、蠡县、清宛等县知县。清末任京师

  • 绿筠轩吟帙

    二卷。明西屏道人(即宣王朱恬姣,?-1582)撰。原书题皇明西屏道人著,不署名氏。首有万历改元癸酉(1573)西藏南礼部尚书裴宇序文,称上党沈国王父宪王,素耽玄微,家搜经史。考《明史稿》诸王传载沈宪王

  • 读毛诗日记

    ①不分卷。清钱人龙撰。人龙字友夔,江苏吴县人。肄业于学古堂。学古堂乃光绪初年所建。贵筑人黄体芳居官苏州时,有感于当时一般读书人得书、读书之难,于是聚书六万余卷,置于苏州正谊书院内,名之曰学古堂,招有志

  • 群经释地

    一卷。清戴清(详见《四书典故考辨》)撰。本书原为十卷,刘文淇所作《戴清传》,载有戴清自序,说有《书经》、《诗经》、《周礼》、《礼记》各一卷,《春秋三传》三卷,《尔雅》、《论语》、《孟子》各一卷。现传抄

  • 河南管河道事宜

    不分卷。商大节撰。商大节,字孟坚,钟祥人,曾统军作战,屡次建功,长于战略。又曾任河工等职,故亦深明治水之理。黄河源流及历代修治损益,治河通考已搜集详尽。惟其时引水达徐,以济运道,则黄河所系视前尤重。河

  • 书经札记

    无卷数。清顾昺(详见《周易钞》)撰。《书经札记》一书取明陈第《尚书疏衍》之说,认为东晋梅赜所献古文《尚书》非为伪书。冠以古文今文辨,对诸家考证予以反驳,而以《大禹谟》、《咸有一德》诸篇中某些文句较为古

  • 学庸图说

    一卷。清侯连城撰。连城字宗璞,江苏梁溪(今江苏无锡)人。是书首有连城自序及例言。四书中《论语》、《孟子》随时记录,不相联贯。唯《大学》、《中庸》逐节相生,脉络交贯,由一章化为全部,而全部又归于一章,其

  • 方改亭奏草

    无卷数。明方凤撰。方凤字时鸣,号改亭,昆山(今江苏昆山县)人。正德进士,历任御史。武宗南巡时疏论七事。世宗即位后数争大乱,以灾异来指切弊政,从而被调为广东提学佥事,谢病归卒。《方改亭奏草》载奏议一十八

  • 圣济经

    十卷。宋徽宗(1082-1135)撰。宋徽宗皇帝赵佶,喜诗文,善书画,通医学。北宋一朝,皆重医学,徽宗自己好此道,所重尤甚于历代皇帝。《圣济经》传为徽宗亲撰,又名《宋徽宗圣济经》。此书于政和八年(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