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易学

易学

① 十二卷。明沈一贯(1531-1615)撰。沈氏字肩吾,又字蛟门,号龙江,浙江鄞县人。隆庆二年(1568)进士,官至吏部尚书。该书为说多折中去取于程颐《易传》和苏轼《东坡易传》。该书扫除先天之说,只偶尔涉及象与卦变,其主要内容是论人事,并借经文以寓发其私意。如说“亢龙有悔”云:“夫以龙德而亢极犹有悔也,时之既极,无论德矣。”这是在自解固位招攻之意。又如解《讼》卦大象曰:“人每以正气流为客气,又每以其客气流为健讼。”解《讼》九二曰:“夫人之讼,未必其身自为之也,亦因群从在旁操持之而不得休。”这些都是暗指“台谏掊击”之事的。诸如此类,往往借经抒意。他如解“日中为市,取诸噬嗑”,认为“噬嗑”与“市合”同音,故然。此类亦多穿凿。今首都图书馆藏有明万历刻本《易学》十二卷,为该书最早刊本。《四库总目》著录存目。② 五卷。明吴极撰。极字元无,湖北汉阳人。万历四十四年(1616)进士,曾官广南知府。该书卷首有天启六年(1626)自序,其《序》云:“初好读《易》,即寻究万廷言《易原》一书,恍然有得。迨三仕南中,官邸多暇,日以乐玩为业。研证既久,翻搜亦侈。其不甚异意者,程子《易传》外,独杨简之《己易》、苏轼之《易解》、焦竑之《易筌》、邹德溥之《易会》,以故编中多采四家之书。”此书不遗训诂,更以拟议、发明为主。《四库全书总目》据浙江巡抚采进本著录存目。③ 一卷。宋王湜撰。王湜同州(今陕西大荔一带)人,《文献通考》载其名。尚秉和考证,其盖专门发明邵(康节)学者。其书首论太极两仪四象八卦,而皆以先天为主。次论邵子六十四卦方圆圈,而谓西北阴多,东南阳多。再论八卦数,谓一二三四以在阳位,故左旋而东;五六七八以在阴位,故右转而西。各起于南而终于北,此则取八卦以制数,故起于一而极于八。次论揲蓍之法,阴阳进退之故,大衍数与历数之关系。篇末录有《皇极经世节要法》。今存清康熙刊通志堂本。

猜你喜欢

  • 昆山人物传

    十卷。张大复撰。张大复(生卒年不详)字元长,昆山(今属江苏)人,与归有光(1506-1571)同时。该书原来与《昆山名宦传》合为一编,题为《梅花草堂集》,后又分为两部。此前,方鹏有《昆山人物志》六卷,

  • 求野录

    一卷。原题客溪樵隐编,即明邓凯(详见《也是录》)撰。《求野录》记永历覆亡时事,自永历十二年(1658年)起,迄于康熙元年(1662年)永历帝被俘于昆明遇害止。首述孙可望、李定国、白文选等人事,既而述永

  • 伸顾

    一卷。清易本烺撰。是编专门伸发顾炎武古音入声分配之说。顾氏入声之分配,学者或有异辞,本烺有慨于此,遂逐部约顾说大意而自以意反复疏证之,诚顾氏之功臣也。有光绪十七年(1891年)三余草堂刊本。

  • 尚书正解

    十二卷。清吴荃撰。吴荃字荪右,江苏丹阳人,诸生。本书前有刘梅序,又有吴荃自序和凡例。本书每篇都有纲领,各段都有节目,在注解之外分标全旨合参析讲等名,其体例是仿效举业家《四书讲义》之体。卷首附有《禹贡正

  • 汉武梁祠画像题字补考

    一卷。清陈培寿撰。陈培寿,字辅青,江苏丹徒人。瞿中溶已著有《汉武梁祠画像考》,陈氏在瞿书的基础上又作补考。有石印本传世。

  • 五经异文

    十一卷。明陈士元(详见《易象钩解》)。此书考证五经文字异同,大致上以许慎《说文解字》、陆德明《经典释文》为主而兼采杂说附益之,所援据颇为寒窘,失考之处颇多。

  • 饮和堂集

    二十一卷。清姚夔(约1669前后在世)撰。姚夔,字胄师,号成葊,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生卒年不详。顺治十一年(1654)举人。任安化县知县。著有《饮和堂集》。是集凡二十一卷,诗十三卷,杂文八卷。其中诗

  • 小学余论

    二卷。清周春(1729-1815)撰。周春字松霭,晚号黍谷居士,海宁(今属浙江)人。乾隆进士,官岑溪知县。著作尚有《十三经音略》、《代北姓谱》、《辽金元姓谱》、《杜诗双声叠韵谱括略》等。此书上卷论字学

  • 海东金石文字记

    四卷。琐记一卷 清翁方纲撰。翁方纲,详见《两汉金石记》条。本书为翁方纲晚年所作。书中著录新罗、百济、高丽等海东诸国自中原陈、唐至明以来石刻。第一卷,陈、唐;第二卷,唐、后梁、后周;第三卷后晋、辽、金、

  • 论孟考证辑要

    二卷。清赵大镛(详见《四书集注管窥》)编辑。《朱子集注》于事迹、名数多致忽略,金仁山为作考证补其未备,宜与集注相辅而行。大镛撰《四书集注管窥》之后,复就考证采其尤要者刊为是本,以备读《朱子集注》者取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