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易学启蒙通释

易学启蒙通释

二卷。宋胡方平撰。方平字师鲁,号玉斋,生卒年不详,徽州婺源(今属江西)人。早受易于董介轩,继师沈贵瑶,精研《易》旨,沉潜反复二十余年,而后著书发明朱子之意。子一桂也精易理。(《宋元学案》卷八十九《介轩学案》)董真卿《周易会通》称此书有方平至元己丑自序。然考熊禾《跋》称己丑春其读书武夷山中,有新安胡君庭芳来访,出其父书一编,曰《易学启蒙通释》。又刘泾《跋》也云,一日约无咎詹君、退斋熊君访云谷遗迹,适值新安胡君庭芳来访,出《易学启蒙通释》一编见示,谓其父玉斋平生精力尽在此书。辄为刊置书室,以寓惓惓景慕之意云云。由是知己丑乃熊、刘刊书作跋之年,非方平自序之年,董真卿误。《四库提要》所考,诚为有据。方平出介轩门,介轩出黄干门,黄干乃朱熹高弟。故方平及子一桂皆笃守师说。此书即发明朱子《易学启蒙》之旨,故曰“通释”。朱熹病近世学者喜谈易,其专主于文义者,既支离散漫,而无所根据。其涉于象数者,又皆牵合傅会,故取邵雍之数以补《程传》之偏。方平此书,虽亦专阐数学,而根据朱子之书,反复诠释,所采诸书也多为朱子门人书,故不失朱子之意。钱大昕《补元史艺文志》列入此书,失之。此书现存最早刊本有元刻明修本一册,北京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武汉大学图书馆等藏。南京图书馆藏明刻本,题“朱子易学启蒙通释二卷启蒙图式一卷”。杭州大学图书馆藏清嘉庆十五年(1810年)庆余堂刻本。

猜你喜欢

  • 小苏潭词

    六卷。清蕉南旧史撰。蕉南旧史姓谢,字椒石,号蕉南旧史。生卒年不详,约为嘉庆、道光间人。贯藉亦不详。据该书自序云,“束发就塾,间习声诗”,稍长“巵词脞说,余情度曲”,填词“墨守姜、张、膏霑周、史”宋代四

  • 喁子馆诗草

    二卷。清言敦源、丁毓瑛夫妇合撰。言敦源字仲远,江苏常熟人,生卒年不详。诸生,工诗文,光绪二十年(1894)秋试被放,后研究军事,从袁世凯小站练兵,加入北洋新军,光绪年间为大名镇总兵。丁毓瑛字蕴如,江苏

  • 书经集传

    见《书集传》。

  • 石田集

    十五卷。元马祖常(1279-1338)撰。祖常字伯庸。先世为汪古部人。居靖州天山。居室名石田山房,因以名集。延祐中复科举,祖常乡贡、会试皆第一,廷试第二。授应奉翰林文字。历官监察御史、礼部尚书、枢密副

  • 宛邻书屋古诗录

    十二卷。清张琦(生卒年不详)编辑。张琦,约道光、同治间阳湖(今江苏武进)人。嗜读书,其书斋名宛邻书屋。著作颇多。有《宛邻诗》、《白斋诗集》、《战国策释地》等。此集简称《古诗录》。所录诗上始西汉,下至隋

  • 郯城县志

    ①十卷。清张三俊修,冯可参纂。张三俊,三韩人,举人出身,康熙九年(1670)任郯城县知县。冯可参,福建邵武县人,康熙七年任郯城知县。考《郯城县志》,创修于明万历十三年(1585)。知县颜若愚,再修于此

  • 校刻韩诗外传

    十卷。附《补逸》一卷。汉韩婴撰。清赵怀玉校。赵怀玉字亿孙,江苏武进县人,乾隆四十五年(1780)诏试赐举人,官至山东青州府同知。此书有卢文弨序和赵怀义自序,钱惟善、陈明所作旧序也保留下来。据赵氏自序称

  • 说文部首略注

    一卷。近代李天根(生卒年不详)撰。天根字澄波,四川双流人。是编系为初学而作的通习《说文》部首的书。采诸家明白显易之说为之注释,以密合之音改其反切,并且改正坊间刻本的讹错。又六书《说文》仅具象形,指事、

  • 随盦徐氏丛书

    十种,五十二卷。清徐乃昌(详见《鄦斋丛书》)编。徐乃昌辑清代学者著作为《积学轩丛书》、《鄦斋丛书》,后又辑宋元旧刊为此丛书。所收十种为:宋佚名《词林韵释》一卷,汉赵晔《吴越春秋》十卷《札记》一卷《逸文

  • 嘉应州志

    ①十二卷。清王之正纂修。王之正,通州人,举人,乾隆十三年(1748)任知州。程乡县志,自明嘉靖间县令陈应奎、教谕赖存业,始有成编,顺治、康熙间相继重修。乾隆十三年,王之正任知州,正值程乡县改嘉应州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