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春秋左传正义

春秋左传正义

六十卷。唐孔颖达(详见《周易正义》)撰。唐太宗贞观初年,敕令颜师古正定五经文字,后“又以儒学多门,章句繁杂,诏国子祭酒孔颖达与诸儒撰定五经义疏,凡一百七十卷,名曰《五经正义》,令天下传习。”《五经正义》原名为《五经义赞》,太宗诏改为《正义》。其初稿完成于贞观十二年(638),后由博士马嘉运“驳正其说”。贞观十六年,马嘉运审读完毕,又经孔颖达等人修改而告完成。至唐高宗永徽四年(653),再次审定后颁于天下,“每年明经令以此考试”,从此成为学校和科举考试的法定教材。《春秋左传正义》即其中之一。虽题为孔颖达撰,但实际撰稿人是谷那律、杨士勋、朱长才,马嘉运、王德昭、苏德融、随德素参与修订。据孔颖达《序》,此书乃以隋刘炫《春秋左传述义》为本,并参以沈文阿之说,“若两义俱违,则特申短见。”此书本着“疏不破注”之原则,列举古代典籍以证杜注。如《左传》隐公元年“颖考叔为颖谷封人”。杜注:“封人,典封疆者。”极为简约。此书则云:“《周礼》:‘封人掌为畿封而树之’。郑玄云:‘畿上有树,若今时界也。’天子封人,职典封疆,知诸侯封人亦然也。《传》言祭足为祭封人、宋高裒为萧封人,《论语》有仪封人,此言颖谷封人,皆以地名封人。盖封人职典封疆,居在边邑,颖谷、仪、祭皆是国之边邑也。”论证确凿而不烦琐,即此书之特色。孔氏虽号为“杜氏忠臣”,然于异说亦较宽容,时有取之。如《左传》隐公元年“都城过百雉。”杜注以为雉长三丈,侯伯之城方五里。孔疏引《周礼》、《公羊》、何休、许慎等诸家异说,按而不断,委婉指出杜注只是采贾、马、郑、王之旧说,未可视为定论。正由于此,汉代至六朝之旧注旧疏才赖此书以保存。但是,名物训诂虽可宽容,然于《春秋》义理,则唯杜是从,诸家若与杜氏不合,即予驳正。其《序》云:刘炫“又意在矜伐,性好非毁,规杜氏之失,凡一百五十余条。司杜又而攻杜氏,犹蠹生于木而延食其木,非理也。”清代学者因不满杜注,攻驳之语兼及孔疏。皮锡瑞《经学历史》批评孔疏党同伐异云:“案《左氏正议》,虽详亦略,尽弃贾、服旧解、专宗杜氏一家。刘炫规杜,多中杜失,乃驳刘申杜,强为饰说。”其论切中孔疏之弊。现存宋淳化元年官本、庆元六年绍兴府刻宋元递修本、庆元吴兴沈中宾刊本、宋刘叔刚刻本、元刻明修本、明嘉靖李元阳刻本、《四部丛刊续编》本、《四部备要》本,通行本是清阮元《十三经注疏》本。

猜你喜欢

  • 真志堂诗集

    五卷。清仝轨撰。仝轨字本同,清郏(今河南郏县)人,生卒年不详。康熙举人。天资聪颖,学识渊博,对诗文功力尤深。晚年精研洛闽之学,从学者日增,称谓平山先生。著有《真志堂诗集》。此集凡五卷,卷一为五言古诗八

  • 春秋困学录

    十二卷。清杨宏声撰。宏声字拔斋,柏乡(今河北柏乡)人,乾隆辛未(1751)进士,官江苏金山县知县。该书大旨尊奉朱熹“《春秋》一经,为王道正纲纪”一语,对《公羊传》、《穀梁传》以及程氏传、苏氏传研究较深

  • 吕次儒集

    一卷。宋吕南公(1047-1086)撰。吕南公字次儒,号灌园,建昌南城(今属江西)人。陈振孙《书录解题》称,吕南公欲修三国志,名其斋为衮斧。书将成而吕南公卒,书亦不传。惟其子郁编次遗文三十卷,然刊版久

  • 弘光实录

    见《弘光实录钞》。

  • 杨氏家集

    六种,七卷。无编纂者姓名。全书所收为自杨春茂至杨灏五世撰述,大半为未刊之稿本。第一种前附《家乘》,记杨春茂以下四代碑志传状,之后为杨春茂《先中宪公文集》。杨春茂字奎东,崇祯年间举人,官至甘州副使。是编

  • 类要

    一百卷。宋晏殊(991-1055)撰。晏殊字同叔。抚州临川(今江西临川)人。景德初年,十四岁以神童入试,赐进士出身,命为秘书省正字。迁太常寺奉礼郎、尚书户部员外郎、翰林学士。仁宗即位迁右谏议大夫,进礼

  • 舆识随笔

    一卷。明杨德周(生卒年不详)撰。杨德周著有《澹圃芋记》。此书杂采经史中的奇字,抄辑成帙,皆引原著,并无新意。

  • 永丰县志

    二十四卷,清夏显煜原本,付而保续修纂。付而保,字箕庵,河南嵩阳人,拔贡出身,官永丰知县。《永丰县志》康熙四十一年(1702)刻印。此志实遵康熙十年(1671)知县夏显煜所修邑志原本,略加增补,续辑而成

  • 青学斋诗存

    四卷。清汪之昌(1834-1892)撰。汪之昌字振民,江苏新阳(今江苏昆山)人。同治丁卯副贡。壮年绝意举业,以闭户读书、守先待后为职志,教迪后进,殷殷不倦。高德馨、章钰均出其门。后遂专研经义,以《说文

  • 桃谷遗稿

    一卷。明陆俸(约1522前后在世)撰。陆俸,字天爵,吴县(今江苏吴县)人,生卒年均不详。正德六年(1511)进士,历为刑部郎中,持法不避权要,以谏南巡被杖,出为宝庆知府,有惠政。弃官归隐桃坞,种橘自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