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格斋四六

格斋四六

一卷。宋王子俊(生卒年不详)撰。王子俊,字材臣,吉水(今江西吉安县)人。其生平履历仅知安丙帅蜀时,曾召为制置使属官,其余皆不详。著有《史论》、《师友绪言》、《三松类稿》诸书,皆不传。此书原本题为《格斋三松集》,疑为《三松类稿》之一种,散佚仅存者。朱彝尊《曝书亭集》有此书跋,称抄得《格斋四六》计一百二十首。《格斋四六》一卷即彝尊所见之本。杨万里称其“史论有司马迁、班固之风;古文有韩愈、柳宗元之则;诗有苏轼、黄庭坚之味;至于四六,踵欧阳修、苏东坡之步武,超然绝尘。”评价很高,确否难考。但仅从此一卷而论,其典雅流丽也斐然可观。此集收入《四库全书》存目。

猜你喜欢

  • 楚辞补注

    十七卷。宋洪兴祖(1090-1155)撰。洪兴祖,字庆善,丹阳(今江苏丹阳)人。宋徽宗政和中登上舍第。南渡后,历任秘书省正字,太常博士等职。后出知真州、饶州,兴学开荒,有政绩。因触犯秦桧而编管昭州卒。

  • 渠县志

    五十二卷,清王来遴修,谭承恩等纂。王来遴字兰三,黄陂人,曾任渠县知县。谭承恩,邑人,贡生。渠县志,创修于乾隆五年(1740),编目三十八。兹编则为续乾隆志而作。《渠县志》嘉庆十七年(1812)刻本。共

  • 辩正论

    十卷。唐代释法琳撰。法琳生平事迹详见《破邪论》辞条。法琳为进一步转移当时社会的视听,改变世人对佛教的看法,争取皇上的同情与支持,在继《破邪论》之后,又作《辩正论》十卷。东宫学士陈子良为之作序。《辩正论

  • 对雨楼丛书

    五种,三十五卷。清缪荃孙(详见《云自在龛丛书》)编。此丛书影印古籍旧刻,多有价值。如宋黄休复《茅亭客话》十卷,记西蜀之事,曾刊于《津逮秘书》中,也有旧本流传。士礼居藏有三本,一为宋刊本,一为旧钱罄室家

  • 四礼便览

    八卷。朝鲜李縡撰。李縡字熙卿,号陶庵。牛峰人,生卒年未详。朝鲜近代著名学者。此书以冠、婚、丧、祭四礼为纲,四礼之下又各统若干小目:冠礼;冠、笄;婚礼:议婚、纳采、纳弊、亲迎;丧礼:初终、袭、小敛、大敛

  • 读书记疑

    十六卷。清王懋竑(1668-1741)撰。王懋竑生平事迹见《朱子年谱》条。此书主要内容为考订经史,又名《白田草堂续集》。卷一至卷四考订群经,有卷一《周易》,卷二《尚书》,卷三《礼记》、卷四《礼记》、《

  • 四书人物广义

    不分卷。清余世本撰。世本字立斋,攸县(今湖南攸县)人。是编对四书所载人物,援引诸书,详其事迹,初名《人物汇考》,后改为《人物广义》,不分卷数,也无刊刻年月。是编大旨,本于明薛应旂《四书人物考》而作,也

  • 夏县志

    ①四卷。清蒋起龙纂修。蒋起龙,广西桂林府全州人,康熙二十六年(1687)举人,四十三年(1704)任夏县知县。其志创修于明弘治年间知县姜淡,一修于嘉靖间知县钟恕,二修于万历间知县高奎,三修于康熙十一年

  • 拜经楼藏书题跋记

    五卷,附录一卷。清吴寿旸编撰。吴寿旸(约1763-1833),字虞臣,藏书大家吴骞之子。吴骞(1733-1813)字槎客,又字葵里,号兔床,浙江海宁人,祖籍安徽休宁,平生酷爱藏书,不惜倾囊购置,曾得乡

  • 说文问疏证

    一卷。清姚凯元(生卒年不详)撰。凯元字子湘,归安(今浙江吴兴)人,姚文田之孙。《说文问》附刻于《说文校议》之后,是严可均与姚文田同撰《说文校议》时撮录疑惑难解之字而成编,凡四十六条。凯元便仿薛传均为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