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毛诗正义

毛诗正义

四十卷。汉毛亨传,郑玄笺,唐孔颖达疏。孔颖达(公元574-648)唐经学家,字仲达。冀州衡水(今属河北)人。生于北朝,少时曾从刘焯问学,隋大业(605-616)间被选为“明经”,授河内博士。到唐代历任国子博士、国子司业、国子祭酒等职。是书为唐贞观十六年(公元642)孔颖达奉唐太宗诏命主持撰疏《五经正义》之一,诸儒分编一经。《毛诗正义》出于王德韶、齐威等人之手,孔颖达主持其事,故书孔颖达疏。是书主要阐释《毛传》和《郑笺》。“传”、“笺”被称为“注”,“正义”被称为“疏”,合称《毛诗注疏》。是书对《毛传》、《郑笺》作了详尽的疏释。《四库全书总目》说:“其书以刘焯《毛诗义疏》、刘炫《毛诗述义》为稿本,故能融贯群言,包罗古义,终唐之世,人无异词。”说明是书内容取材之广和在唐代影响之大,它包括了汉魏时期学者对《诗经》的各种解释及两晋、南北朝学者研究《诗经》的成果。因此唐代《毛诗正义》为官书《五经正义》之一,并作为唐代科举取士的标准。是书有些地方能提出一些新的看法。如对《史记·孔子世家》所载孔子删《诗》之说表示怀疑。是书对理解《毛传》、《郑笺》的内容有较大的参考价值。由于是书资料丰富,许多久已散失的资料,后人得以辑佚成书,流传于世。如清代黄奭辑《诗谱》、《毛诗申郑义》、马国翰辑《毛诗驳》、《毛诗义驳》、王谟辑《毛诗注》等,都是从《毛诗正义》中辑录出来的,对深入研究《诗经》有很大史料价值。但由于编疏时编者遵循“疏不破注”的原则,未能越出《毛传》、《郑笺》的范围,对“传”、“笺”的分歧也不敢加以批判。因而不可避免的承袭了《毛传》、《郑笺》的某些错误,在疏解方面也有许多烦言赘语或误解。通行的有清乾隆刊《十三经注疏》本、《四部备要》等版本,诸本中以阮元校刊本为佳。

猜你喜欢

  • 化人游

    清丁耀亢(详见《表忠记》)撰。此剧共十出,写作者托言浙中士人何皋访道出游,成连导之入海。上仙如王阳、左慈、李白、杜甫、易牙、陆羽、西施、赵飞燕等人皆来会之,遂为之设宴,递饮射覆,极尽款洽,船行到弱水地

  • 春秋比

    二卷。清郝懿行(详见《易说》)撰。该书撰成于嘉庆十四年己巳(1809),刺取《春秋》前后经文,分别部居。他以方苞《春秋比事》一书便于省记,删其繁复,订正舛误,以经证经,借以发挥经义。该书有清道光七年赵

  • 下武

    下武维周,世有哲王。三后在天,王配于京。王配于京,世德作求,永言配命,成王之孚。成王之孚。下土之式。永言孝思,孝思维则。媚兹一人,应侯顺德。永言孝思,昭哉嗣服。昭兹来许,绳其祖武。于万斯年,受天之祜。

  • 锦县志略

    二十四卷,首一卷。民国王文藻修,陆善格、朱显廷纂。王文藻字容侪,北平(今北京市)人,贡监出身,民国五年(1916)任锦县县长。陆朱河许人?按《锦州府志》,创修于康熙二十一年刘源溥,而锦县志亦修于康熙二

  • 学古斋四体书刻

    四卷。清钱泳(生平见《朴园藏帖》)自书刻石。按其自作题跋所说,今世所谓四体书,是篆隶真草,篆有周秦之异,隶有汉魏之别,真分南北,草盛二王,其间授受渊源,各相沿习。惟有金石遗文可以证之。因仿书一二,以课

  • 竹岩诗集

    一卷。《文集》一卷。《补遗》一卷。明柯潜(1423-1473)撰。柯潜,字孟时,号竹岩,福建莆田人。景泰二年(1451)进士第一。官至詹事府少詹事,兼翰林院学士,掌院士,教习庶吉士,李东阳皆是受业者。

  • 安陆府志

    三十六卷,首一卷,清张尊德修,王吉人、谭篆纂。张尊德,字懋修,辽东锦州人,贡生,官安陆知府。王吉人,字孚伯,号朴庵,京山(今湖北京山县)人,顺治间进士,国史馆编修。谭篆,字玉章,号灌湘,湖北景陵人,顺

  • 小司马奏草

    六卷。明项笃寿撰。项笃寿,字子长,嘉兴(今属浙江省)人。嘉靖进士,官至兵部郎中。著有《今献备遗》、《全史论赞》。《小司马奏草》为项笃寿任兵部职时,议覆内外陈奏之文,共包括驾部稿一卷,职方稿一卷。“小司

  • 冯安岳集

    十二卷。宋冯山(约1073年前后在世)撰。冯山,初名献能,字允南,普州安岳(今四川安岳县)人。生卒年不详。嘉祐二年(1057)进士。熙宁末为秘书丞,通判梓州。官至礼部郎中。冯山与梅尧臣、苏舜钦为同时代

  • 庄子

    十卷。战国时庄周(前369?-前286?)撰。庄周,后世尊称庄子,姓庄名周,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或说安徽蒙城)人。约生于周烈王七年,卒于周赧王二十九年,与孟子同时而稍晚。据史料记载庄子年青时在蒙地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