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永安县次志

永安县次志

十七卷。清张进 修,屈大均纂。张进,宣府前卫(河北宣化)人,监生,康熙二十四年(1685)知县。屈大均(1630-1696),字翁山,又字介子,广东番禺人,能诗善画兰,著有《翁山诗外》、《文外》、《易外》、《道援堂集》、《广东新语》等。旧志创自明万历十四年(1586),此后百余年无续志。此志是修《一统志》时,知县张进奉命聘屈大均纂修,补阙拾遗,在前志基础上续成的新志。于康熙二十六年(1687)成志。全书共十七卷,四十四幅图,分为:建置、都里、山川、古迹、学校、赋役、兵防、祠祀、官师、名宦、选举、人物、列女、风俗、物产、寺观、艺文十七门。以旧志为主志,此志为次志,原因有四:一、初志八卷,甚简略,现十七卷;二、初志有四图,图各有经,山川不易,乡井或殊,现将四经入艺文,而不附图右;三、初志四图,唯存大概,现新增约三十七图,详备具载都里志中;四、初志前事志,另立一卷,现列于艺文。此志虽仍前志,而文笔雅洁,叙述严正,具有体要。

猜你喜欢

  • 弟经

    一卷。明林允昌(生卒年不详)撰。林允昌字为磐,号素庵,晋江(今属福建)人。天启进士,官至吏部郎中。著有《易史象解》等书。此书仿《孝经》分十八章,篇末引诗亦仿《孝经》之体。所言多为旧论,没有新义。《四库

  • 尚书通义

    二卷。清邵懿辰撰。本书可能是残本,现仅存第六、第七,始自《召诰》,迄于《吕刑》,共十六篇。本书初名《尚书大意》,后改称《尚书通义》。卷首《尚书大意缘起》中邵氏曰:“今观孔、蔡之传《书》,理非不举,事与

  • 郑少谷集

    二十五卷。明郑善夫(1485-1523)撰。郑善夫字继之,号少谷,闽县(今福建福州)人。弘治十八年(1505)进士,因父母丧,正德六年(1511)始为户部主事,以清操闻名。官至礼部员外郎,著有《郑少谷

  • 风姬易遡

    五卷。明王宣撰。宣字纪卿,又字虚舟。黄虞稷《千顷堂书目》作王化卿。江西金溪人。该书只论上下经卦爻辞,其《自序》云:“风,伏羲姓;遡风者,溯卦。姬,文、周姓;遡姬者,溯彖爻。独不遡孔者,余观象家,非举业

  • 圭塘款乃集

    二卷。元许有壬(1287-1364)等撰。许有壬字可用。汤阴(今属河南)人。延祐二年(1315)进士及第。官至御史中丞,中书左丞。同见《至正集》)等撰。至正八年(1348),许有壬既致仕归,以赐金得康

  • 敬修堂诗集

    不分卷。明查继佐(1601-1677)著。查继佐,字伊璜,一字敬脩,号兴斋,自号东山钓叟。崇祯六年(16533)举人,官至职方主事。入清后,更名省,或隐姓名为左尹。其尤工书画。曾因参校庄氏《明史》,被

  • 润州先贤录

    六卷。明姚堂(生卒不详)撰。姚堂,字彦容,慈溪(今浙江省慈溪县)人,明正统四年(1439)进士,官至镇江府知府。镇江,古称润州,姚堂知镇江府时,搜镇江即润州先贤自周朝到宋朝二十人,作《润州先贤录》,分

  • 海琼传道集

    一卷。元洪知常(生卒年不详)撰。洪知常,字明道,自号坎离子,卢山太平兴国宫道士。编撰《海琼传道集》一卷。南宋道士海琼子白玉蟾(原名葛长庚)一生著述甚丰。《海琼传道集》是洪知常所编集的白玉蟾之文集。此书

  • 厚语

    四卷。明钱蓘(生卒年不详)撰。钱蓘,字懋登,海盐(今浙江省海盐县)人。明万历中由贡生官于潜县训导。此书内容均为录长厚之事可以为世法者,所以名曰《厚语》。共四卷,分为十六类,每类皆以明人居前,而古事以类

  • 管子校正

    二十四卷。清戴望(1837-1873)撰。戴望,字子高,浙江德清人。清同治年间,任金陵书局校勘。著有《管子校正》、《颜氏学记》等多种著作。戴望对散录于群书中的《管子》言论,加以整理,按照《管子》一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