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皇清经解分经合纂

皇清经解分经合纂

二百一十三卷。无纂者名氏。首有孙廷翰序,称纂者为船山主人。其书以十三经为纲领,而把大戴礼独立于三礼之外,把春秋经独立于三传之外。其《日知录》《养新录》等,不说全经,只有单文只句的,则以每经的字句为纲领,而以群说分列其下,附于各部之末。其编纂大意见于凡例中。计分十六部,第一是《易》十九卷,第二《书》十八卷,第三《诗》十五卷,第四《周礼》十九卷,第五《仪礼》八卷,第六《大戴礼》七卷,第七《礼记》十二卷,第八《春秋》十二卷,第九《左传》附《国语》二十二卷,第十《公羊传》七卷,第十一《穀梁传》四卷,第十二《论语》八卷,第十三《孝经》三卷,第十四《尔雅》八卷,第十五《孟子》十一卷,第十六《群籍各种》四十卷。纂者大概只是为举子考场检寻之便而编的,其价值不及抉经室的《群经汇解》。有光绪二十一年洪宝斋石印本。

猜你喜欢

  • 元居集

    九卷。附《哀荣录》一卷。明李春熙(约1613年前后在世)撰。李春熙,字皞如,号泰阶,福建建宁人。生卒年不详。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进士。官至南京户部郎中。著有《尧居集》。是集凡九卷,诗五卷,文四卷

  • 兴善寺历代名贤留题集

    二卷。清释净溥编。净溥里籍、生卒年等均不详。兴善寺在嘉兴府东南秦溪之上。是集凡二卷,上卷载诗,下卷载碑记。内有明大学士吕原记称:“寺创自梁天监二年,至周显德年间,坦法师开山为‘报恩院’,宋治平元年改‘

  • 窥天外乘

    一卷。明王世懋(详见《经子臆解》条)撰。此书为王世懋诸多著述之中较有价值的一部书。专论明代掌故、故事,中间参以作者之论断。许多记载持论公正,足资参考。尤其是关于明代掌故之记载与辨疑,较有价值。此书体例

  • 古文尚书考

    二卷。清惠栋(1697-1758年)撰。惠栋字定宇,号松崖,学者称小红豆先生,江苏吴县人,清代著名的经学家,吴派经学的奠基人。传其祖父惠周惕、父亲惠士奇之学。惠栋搜集汉儒经说加以编辑考订,以详博见长。

  • 礼部集

    二十卷。《附录》一卷。元吴师道(1283-1344)撰。吴师道,字正传。婺州兰溪(今属浙江)人。此集原名《兰溪山房类稿》,因师道致仕后授奉议大夫礼部郎中,故易今名。共诗九卷,文十一卷。师道早年受学于金

  • 读论孟补记

    二卷。清方宗诚(详见《读论孟笔记》)撰。宗诚于《读论孟笔记》中对朱注不少违,又以其所疑而待质者为《读论孟补记》,非补前书,乃别有所发明。书中如“至于犬马皆能养”用包咸注,以犬马比人子;“事父母几谏”谓

  • 留台奏议

    二十卷。朱吾弼、李云鹄、萧如松、孙居相同编。朱吾弼,事迹见《朱子奏议》。李云鹄,字黄羽,内乡人。万历壬辰(1592)进士。萧如松,字鹤侣,内江人。孙居相,字伯辅,沁水(今属山西)人。万历壬辰进士,皆官

  • 易守

    三十二卷。清叶佩荪撰。佩荪字丹颖,号辛麓,归安(浙江吴兴)人,乾隆进士,官至湖南布政使。此书卷首为易卦总论,撮举二十四卦,论述阴阳消长之理,顺逆往来之数,发挥详尽。自卷一以下诠释经文,但不及系辞传、文

  • 国史金学士传

    一卷。清金兆蕃编撰。兆蕃,清末浙江秀水人,生卒年及事迹不详。金学士即兆蕃父金福曾。福曾以军功保知县,其后屡屡赈灾治河,多次为大府保奖。清国史馆为纳福曾入国史循吏传,先后撰有三稿,兆蕃汇集成书,并为之跋

  • 论语稽求篇

    七卷。清毛奇龄(1623-1713)撰。毛奇龄字大可,一字齐于,号初晴,又号西河,清经学家、文学家,浙江萧山人。曾任翰林院检讨、明史馆纂修官。学识渊博,贯通群经。其治经重在以经解经,而不自立己说,以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