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瞿塘日录

瞿塘日录

十二卷。明来知德(详见《瞿塘易注》条)撰。此书内篇七卷,外篇五卷。内篇分十五种。一为《弄图篇》,画一个大圆圈,中间空白以象无极,外圈则用陈敷文所传《蜀中太极图形》,以黑、白二色互包,用以表示阴阳递相消长,而又以人事、世运绕圈旋转而注之。二为《河洛书论》,皆是其《瞿塘易注》之余论。三为《格物诸图》,大意是以《论语》三戒为三欲,务格而正之。四为《大学古本》,即不取朱子之说,也不取王守仁之说,大旨是“以明德为五伦,以明明德为明人伦,以亲民为亲亲而仁民,归本于修身,而以格物为克己,犹然格去物欲之说也。”五为“入圣功夫字义》,其体例大致同陈淳的《北溪字义》相仿,但立说却不相同。六为《省觉录》,皆为其讲学之语。七为《孔子谨言功夫》,以《论语》四十条联贯其文,分为八段,其第一段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最后一段又说:“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夫我则不暇,始吾于人也,谁毁谁誉,今吾与人也。慎言其余,言思忠,非礼勿言,似不能言者,时然后言,言必有中。…”八为《省事录》,与《省觉录》大体相近,但《省觉录》多为讲学之语,而《省事录》则多论事。九为《九善榻记》,十为《四箴》,十一为《论俗俚语》,十二为《革丧葬之俗》,只有目录而无内容(《四库》馆臣所采用此本为浙江朱彝尊家曝书亭藏本,大概有缺佚。)十三为《理学辨疑》,所论均为阴阳天象之事,多为臆断之说。如其论昼夜之长短,不是以南、北至为度,而是认为“冬至一阳生,阳气主升,则日随而高;夏至一阴生,阴气主沈,则日随而低。”其论日月“如一镜在桌上,一镜在桌下,如何月能受之光”,其论日月交食则认为“日月如两飞毯,疾驰而过,彼此安能相掩?其食只不过如氛祲之类,偶然有变,诸儒不明造化阴阳大头脑,所以信历家之说。”十四为《心学晦明解》,主要叙述自己如何攻驳先儒之意。十五为《读易悟言》,也是只有目录而无内容,在标目下注曰“有易注别刻单行”。外篇为其所作诗文,即斧山稿、悟山稿、游峨嵋稿、快活庵稿、八关稿、游足稿、重游白帝稿、求溪稿、买月亭稿、铁凰稿、游华山稿、游太和稿、续求溪稿,共十三集。来知德退居空山后,自求解悟,既无师友之切磋,又无典籍之考证,冥心孤想,时有所见,遂坚持一己之所得,自以为是,不知天下数理逻辑之不可以坐推。对于天下事物,并非亲身所历、所见,于茫乎无据之中而断然下结论,还抨击朱子“格物致知为本”为“宜其敝精神于无用之地,至老死而终不悟矣。”

猜你喜欢

  • 类编古今事林群书一览

    十卷。旧本题宋祝穆(详见《事文类聚》)撰。其书中只有地理一门,其体例与祝穆《方舆胜览》相近。然而卷首即为大兴府,似非祝穆所作。以下仅有江南诸路,而江北诸路全缺。目录后有陆续梓行之语,大约为元人未完之书

  • 经传释词

    十卷。清王引之撰。王引之生平见“广雅疏证补正”。《经传释词》有嘉庆三年(1798年)王引之自序,书稿大约即完成于此时。至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刻版行世。阮元序谓王氏积二十年之功方撰就此书,是书为王

  • 广雅疏证

    二十卷。前十八卷为清王念孙著,后二卷署“引之述”,盖念孙存其子习业之说。王念孙(1744-1832),字怀祖,号石臞(又作石渠),江苏高邮县人。清代著名学者,精音韵、文字、训诂之学。乾隆四十年(177

  • 古今春秋盟会图

    一卷。汉严彭祖撰,清王谟(详见《汉魏遗书钞》)辑。梁阮孝绪《七录》著录有《严氏春秋左氏图》十卷、《古今春秋盟会图》一卷,《隋书·经籍志》、《旧唐书·经籍志》及《新唐书·艺文志》著录《春秋公羊传》,严彭

  • 文府滑稽

    十二卷。明邹迪光(1550-1626)编。邹迪光字彦吉,号愚谷。江苏无锡人。万历二年(1574)进士,累官福建副使、浙江佥事。著有《郁仪楼集》等多部。此书选自周、秦迄于唐、宋寓言俳谐之文,故以“滑稽”

  • 愈愈斋诗稿初集

    二卷。《文稿初集》四卷。清史念祖(1842-1910)撰。史念祖,字绳之。江苏江都人。二十岁初任官为通判。后因功授道员衔。累官至广西巡抚,罢归。后以副都统衔在东三省办事。受徐世昌弹劾罢官。卒后,赵尔巽

  • 五代史平话

    十卷。作者姓名已佚。宋人编,元人稍做整理刊行。讲史话本小说,分叙五代梁、唐、晋、汉、周故事。梁、唐、晋、汉、周各分上下二卷,梁、汉俱缺下卷。亦有脱佚目录者。独《梁史平话》一卷从开天辟地讲起,对历代更替

  • 增辑清平县志

    十六卷,首一卷。清陈钜前、傅秉鉴修,张敬承纂。陈钜前,福建闽侯(今属福州)人,进士出身,光绪三十一年(1905)任清平知县,宣统二年(1910)复任。傅秉鉴字蘅唐,邑人,光绪十二年(1886)进士,由

  • 茶疏

    一卷。明许次纾撰。许次纾,字然明,钱塘(今浙江杭州市)人,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著有《茶疏》一书。是书共三十九则,主要内容为论述茶的采摘、收贮、烹点的办法,十分详明。书中择水一条,误将金山顶上井为中泠泉

  • 道德经说奥

    二卷。明朱孟尝(生平事迹均不详)撰。朱孟尝,真名不详,孟尝是其字号。历史上为《道德经》作注又隐其名者有多家,朱孟尝作《道德经说奥》也隐其名。据《四库提要》载录,此书旧本题朱孟尝撰。称其附刻朱翊钺《广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