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禺峡山志

禺峡山志

四卷。清孙绳祖撰。孙绳祖,字澹翁,沈阳人。禺峡山,又名二禺山、中宿山。山源发衡庾,脉连留石。襟曹溪而负二罗、七十二峰,延漫磅礴。其距清远县三十里,两山穹窿,相互对峙,束浈湟诸水而赴海,故曰峡。茅君内传载为方兴第十九福地。夏云曾修《禺峡山志》。孙绳祖以其简陋,因以其本为底本,残阙者补,失次者序,参证损益,撰成此书。《禺峡山志》康熙六十年(1721)刻本,共四卷。卷首列禺峡图经。有图七。卷一,名胜备考。卷二,建制沿革。卷三,古今艺文。卷四,登临题咏。兹篇考证较详,溯及远古。其证禺峡山兴起之由曰,轩辕帝有二子,长曰大禹,次曰仲阳,降居南海。与其臣曰初、曰武,俱隐于此。后人以此地有灵,因筑寺,逐渐显扬。综观全书,远较夏志为优。不仅搜考甚丰,且条理亦较明晰。旧志不分纲领条目。兹篇则不仅各标总纲,且每篇首列总论,于阅读甚为便利。

猜你喜欢

  • 北宋嘉祐石经周礼礼记残石

    一卷(吉石盦丛书本)。罗振玉据其所藏本影印。书不分卷,凡三十一页。首影印原石《周礼》、《礼经》、《孝经》三经残字,后有罗氏宣统丁巳闰月跋。据跋所记,《礼记》存《檀弓》六十行,《中庸》五十行。《孝经》存

  • 书史

    一卷。宋米芾撰。米芾生平详见《画史》。《书史》辑录前人书法真迹,皆以作者米氏之“平生目历”为据,始于西晋,迄于五代,凡此间书法名迹及印章跋尾,纸绢褙裱等,俱详记细载。辨叙其流传之渊源,考证其真伪,是后

  • 救荒备览

    四卷。清劳潼撰。劳潼,字润之,号莪野。广东南海人。乾隆举人。官国子监学正。著有《四书择粹》、《孝经考异》、《读史随笔》、《荷经堂稿》。是书卷一录王汝南《赈恤纂要》,卷二摘录蒋伊《臣鉴录》“在官事实”六

  • 龙江集

    十四卷。明唐锦(约1520前后在世)撰。唐铺,字世絅,号龙江,上海人。生卒年不详。弘治九年(1496)进士。授山东东明知县,擢兵科给事中。以忤刘瑾被贬。瑾诛迁南工部主事,历刑部郎中,出为江西提学副使。

  • 说书

    不分卷。明李贽(1527-1602)撰。李贽,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单名贽,号卓吾,又名笃吾、宏甫、温陵居士,晋江(今福建晋江)人。明思想家,著有《焚书》、《续焚书》等。说书即说四书。首《论语》,

  • 藏书

    六十八卷。明李贽撰。李贽事迹详见《九正易因》。是书记述战国至元史事,纪传体裁,纪传之中,又各立名目。前有自序曰:“前三代吾均勿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咸

  • 说文提要

    一卷。清陈建侯(生卒年不详)撰。建侯字仲耦,闽县(今福建福州市)人。咸丰乙卯(1855年)举人,官至湖北武昌府知府。是书取《说文》部首五百四十字,摘录字义,附以音考。首尾次第,一依许书。间有一字录数义

  • 声韵辨

    八卷。清谭宗撰。谭宗初名立卿,字九子。后更今名,字公子,号曼方野老。馀姚(今浙江馀姚县)人。工诗古文,精六书音律,为黄宗羲所称。尚著《唐律秋阳》十卷。《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著录者为旧钞本。该本有皖南

  • 说文拈字

    七卷,《补遗》一卷。清王玉树(1764-1843)撰。玉树字松亭,安康(今属陕西)人。乾隆五十四年(1789)拔贡,尝权惠州府通判。此书为考订《说文解字》之作,分为《考经》、《辨体》、《审音》、《订误

  • 密庵先生诗稿

    十卷。明谢肃(约1386年前后在世)撰。谢肃为明代诗文作家,字原功。上虞(今属浙江)人。生卒年不详。少与唐肃齐名,时称“会稽二肃”。明初,隐于里。洪武十九年(1386)举明经,官福建按察司佥事,后以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