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稷山县志

稷山县志

①八卷。清顾涞初纂修。顾涞初字惠师,浙江吴兴县人,出身进士,康熙十年(1671)任稷山县知县。顾涞初掌稷山县后,锐意修志,康熙十二年(1673)春,延邑绅士,查考旧志,博采舆论,参稽故典,历数月志成。《稷山县志》康熙十二年(1673)刻本。全书八卷,八纲,分为:卷一天文志:分野,星野,星图,祥异;卷二地理志:沿革,疆域,形胜,山川,津渡,沟渠,古迹;卷三风土志:俗尚,节序,乡仪,物产;卷四建置志:城池,官治,学宫,公署,坊乡,堡墩,桥梁,亭阁,坛壝,祠庙,陵墓,坊表,镇铺,寺观;卷五田赋志:户口,均徭,赋税,起运,存支;卷六官政志:官制,历宦,政绩;卷七人物志:乡贤,寓贤,进士,举人,贡士,荐辟,武科,援例,貤封,荫袭,孝行,贞烈,隐逸,艺术,仙释;卷八艺文志:文类,诗类,图书。此编缕分条目,统以八纲,眉目清晰,记述较为详细。②十卷。清张应辰修,王墀纂。张应辰字拱之,汝州人,出身拔贡,嘉庆十六年(1811)任稷山县知县。王墀,出身举人,稷山县教谕。张应辰掌稷山县三年,设局修志,遂延王墀为分纂。博采广搜,越一年而志成。《稷山县志》嘉庆二十年(1815)刻本。此编所述各类与旧志无太大出入,唯关于祀典一节,旧志不载,此编详细记述。③十卷。清沈凤翔纂修。沈凤翔字笠樵,安徽石埭县人,同治三年(1864)任稷山县知县。按稷志,创修于正德九年邑人梁傅,嘉靖四十五年其子梁格付之剞劂,二修于隆庆四年梁格子梁纪复,三修于万历四十年知县刘三锡,四修于康熙三十年知县顾涞初,五修于乾隆三十年韦之瑗,六修于嘉庆二十年知县张应辰,然又五十年未续修。沈凤翔掌稷山县后,锐意修志,访之耆老,登其姓氏,详记其行事,续成若干卷。《稷山县志》同治四年(1865)刻本。此编系续嘉庆旧志而作,其体例全部承袭嘉庆旧志,即将旧志板重印,新增者,补刊于后。其凡例即用旧志凡例,一字未改,此外,山川、疆域两类照承旧志,一字未加。唯民俗方面资料,博采广收,记载详细。此志尚有民国二十二年(1933)石印本。

猜你喜欢

  • 小学史断

    二卷,续集 一卷,附通鉴总论 一卷。宋南宫靖一撰。南宫靖一字仲靖,自号坡山主人、南昌人。其书始自周平王,迄于五代。书中叙述史事并且搜集了一些宋儒的论断。书前有宋理宗端平年间丙申(1236年)所作自序。

  • 大乘义章

    二十卷。隋代释慧远撰。慧远生平事迹详见《维摩诘所说经义记》辞条。《大乘义章》原有五聚,二百四十九科,分为十四卷,现存本只有四聚,二百二十门,分为二十卷。本书主要内容是:一、教聚,二、义法聚,三、染法聚

  • 澹斋内言

    一卷、外言 一卷。明杨继益(生卒年不详)撰。杨继益,字茂谦,松江(今属上海市)人。此书分内言、外言各一卷,内言间有考证,外言则均为语录。其议论皆以二氏为宗,其解《邵子》“三十六宫都是春”句,误以为“宫

  • 困勉斋私记

    四卷。清代阎循观撰。阎循观见《春秋一得》条。此书是作者的儒学札记,原本只有三卷,一为“困勉斋私记”,二为“困勉斋记忘”,三为“求心录”,作者去世后,其同学韩梦周进行整理重新编定为四卷,即为此本,定名为

  • 易象图说

    六卷。元张理(详见《大易象数钩深图》)撰。此书分内外两篇,篇各三卷。内篇有《本图书》、《原卦画》、《明蓍策》三卷;外篇有《象数》、《卦爻》、《度数》三卷。《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说该书“于元会运世之升降,

  • 灵言蠡勺

    二卷。明西洋人毕方济撰、徐光启编录。毕方济生平事迹不详。徐光启(1562-1633),字子先,号玄扈,上海人。万历三十二年(1604)进士。崇祯初,官至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早年从利玛窦等学

  • 政要论

    见《世要论》。

  • 集雅园帖

    二卷。又名《太谷程帖》。清傅山(1605-1690)书,程士元辑。傅山,字青竹、青主,又字侨山,别署公之它,亦称石道人,号啬庐;入清后又名真山,号朱衣道人,晚称老蘖禅;山西阳曲人,一作太原人。傅山自幼

  • 秋笳集

    八卷。清吴兆骞(1631-1684)撰。吴兆骞,字汉槎,吴江(今江苏苏州)人。少有隽才,与彭师度、陈维崧有“江左三凤凰”之称。顺治十四年(1657)举乡试。遭科场案而流放宁古塔,在塞外生活长达二十三年

  • 武侯全书

    二十卷。明王士骐撰。士骐生平仕履见《驭倭录》条。该书主要编述诸葛亮始末。开首录《三国志》诸葛亮本传,次录张栻补传,再后分鼎立、继统、连吴、南征、北伐、遗命、调御、法简八篇,以之补充张栻传,再次乃《心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