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续方言

续方言

① 二卷。清杭世骏撰。杭世骏(1696-1773)字大宗,别字堇甫,浙江仁和(今浙江余杭县)人。乾隆元年(1736年)召试博学鸿词,授翰林院编修。后罢归,杜门著书。自号秦亭老民。晚年主讲粤秀、安定等书院。学识淹博,于小学、史学成就尤著。所著尚有《石经考异》、《史记考异》、《汉书疏补》等多种。《续方言》搜辑《十三经注疏》及《说文》、《释名》诸书中方言语词,以补《方言》之遗,计五百二十二条。其类次一依《尔雅》,唯不明标名目耳。搜罗古义,颇有裨于训诂也。“惟是所引之书,往往耳目之前显然遗漏,如《玉篇》引《仓颉篇》云:‘楚人呼灶曰寤。’……凡此诸条皆六朝以前方言,正可以续扬雄之著,而俱佚之,岂举远者反略近欤?又书中引《说文》:‘秦晋听而不闻,闻而不达谓之’、引《史记集解》:‘齐人谓之颡,汝南淮泗之间曰颜’诸条,本为扬雄《方言》所有,而复载之,亦为失检。然大致引据典核,在近时小学家犹最有根柢者也”(《四库提要》)。清周中孚《郑堂读书记补逸》卷七谓此书暗依《尔雅》之文为次,惟末十一条无次序,当是后所附入者也。“卷首有齐息园(召南)、胡稚威(天游)二序,《艺海珠尘》所收者,失载此二序。”按二序皆未载成书年月,胡朴安谓书当成于乾隆八年(1743年)以前。《续方言》有《杭氏七种》本、《艺海珠尘》本、《昭代丛书》本、成都存古书局本,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钱塘汪大钧所刊《道古堂外集》本善,书后附载章炳麟识语。② 二卷,清戴震撰。是书为刘复于北京书肆中购得戴氏手稿,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由前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影印者。罗常培考为乾隆二十年(1755年)后,三十八年(1773年)前戴氏所作。罗氏序云:“然其经始虽后于大宗,而实闭户暗合,未尝相袭。盖大宗汇辑群书,依《尔雅》类次,但不明标其目。而东原所辑,俱以原书为序,未经排比。又大宗所引用之书,于《十三经注疏》、《逸周书》、《战国策》、《说文》、《释名》、《经典释文》、《玉篇》、《集韵》而外,尚有《博物志》、《水经注》、王逸《楚辞》注、高诱《淮南子》注、韦昭《国语》注、陆玑《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郭象《庄子注》、裴骃《史记集解》、司马贞《史记索隐》、张守节《史记正义》、颜师古《汉书注》、李贤《后汉书注》、李善《文选注》、颜师古《急就章注》、王应麟《急就章补注》等十余种。较东原所引,惟缺《荀子》杨倞注一种,余则博赡过之。”又云:“且即两家同引《公羊传注》、《说文》、《释名》三书互校之,则杭有戴无者凡十三条,戴有杭无者凡二十二条,互有详略,不相雷同。至大宗于《说文》泛称‘俗语’‘或曰’及方域不明者,皆削而不书;东原于《释名》舌腹、舌头、横口、口之喻,亦不入录,斯盖义例之殊,非关各人之疏密矣。窃谓东原于致力《方言》之余,初亦有意补苴扬书,惟涉笔摭录,未遑理董,及见大宗所续,引据类次,均出己右,遂止于二卷。不再裒集,而以其关扬雄本书者,采入《方言疏证》。……自《方言疏证》成,此稿遂废。”是书有1932年前历史语言研究所影印本。1936年收入《安徽丛书》第六期《戴东原先生全集》。

猜你喜欢

  • 珊瑚帔

    二卷。不著作者姓名。此传奇共二十六出,写夏朝初年之传说故事。其情节大略为:太康无道失国。其后恽氏在古庙中生下太子,患病难行。太史糜之妻决计抛弃女儿,而抱持太子。恽氏大受感动,把珊瑚帔扯为两半,一半用来

  • 黄黔阳遗诗钞

    一卷。清黄忠浩(1859-1911)撰。黄忠浩,字泽生,湖南黔阳人,光绪优贡。官至广西右江镇总兵署四川提督。好经世致用之学,尤通兵法。著有《黄黔阳遗诗钞》。此集为黄忠浩卒后由其门人孙冀预采掇残稿编成付

  • 尺牍清裁

    六十卷。《补遗》一卷。明王世贞(1526-1590)编。王世贞字元美,号凤州,弇州山人。太仓(江苏)人。嘉靖二十六年(1547)进士。授刑部主事,历员外郎、郎中。官至刑部尚书。本书沿袭杨慎原本而增修之

  • 双流县志

    四卷,清汪士侃等纂修。江士侃,长汀人,进士,曾任双流县知县。《双流县志》光绪三年(1877)刻本。此志既无叙例,分类亦无伦次。首载彭琬一序,其纸色与全书有异,实自别部补入者。尚有民国二十六年(1937

  • 漱芳阁集

    十卷。清徐士芬(1791-1848)撰。徐土芬,字诵清,号惺葊。平湖(今浙江)人。生平读书刻苦,娓娓不倦。嘉庆进士。入翰林,尝出典江南试。官至工部左侍郎。晚年告归故里,力行善事。如:修节孝祠,重建万程

  • 于野集

    七卷。清王原(约1703前后在世)编。王原初名深,字仲深,号西亭。青浦(今属上海市)人。康熙二十七年(1688)进士,知茂名县,有惠政,官至工科给事中,因直言降职归。学以濂洛为宗,著有《学庸正讹》、《

  • 大学古义说

    二卷。清宋翔凤撰。翔凤其人详见《论语郑注》条。是书题曰古义说,盖对朱熹《大学章句》言之。其对物有本末,事有终始,言事帝王之事也。所说诚汉人古义,然孔子时未有此义,《大学》中也无此义。又致知在格物,谓郑

  • 丧礼备要

    不分卷。朝鲜申义庆撰。申义庆始末未详,仅知其学出于金沙溪,尝为书堂教师。是书前有光海君十二年庚申金长生序及仁祖二十六年戊子其子集序,集序云:“右申公义庆所纂述,先君子修润而弁之者,行于世有年。惜其书早

  • 陭堂摘稿

    十六卷。明许应元(1506-1565)撰。许应元,字子春,号茗山,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嘉靖十一年(1532)进士。除山东泰安知州,征授邢部员外郎,历郎中,出为夔州(治今四川奉节)知州,迁四川按察副使

  • 即墨县志

    ①十二卷,首一卷。清尤淑孝修,李元正纂。尤淑孝字孟仁,大兴(今北京市大兴县)人,举人出身,乾隆十九年(1754)任即墨知县。李元正,邑人。尤淑孝到任后,周览疆域,博考庶政。因索邑乘参阅,见其断简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