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养贞集
三卷。明詹事讲撰。詹事讲,字明甫,别号养贞,江西乐安人。生卒不详。万历五年(1577)进士。官至北直隶提学御史。此集原为文三卷、诗四卷。但诗集散佚,仅存文集三卷。初刻于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后于清乾隆五年(1740年),由事讲之裔孙詹道行重刊刻,即是此本。事讲从罗洪先游,传姚江良知之学。其文亦秉其所承,以弘扬王守仁之学说为旨,所撰所述均意在于此。有四库本存世。
三卷。明詹事讲撰。詹事讲,字明甫,别号养贞,江西乐安人。生卒不详。万历五年(1577)进士。官至北直隶提学御史。此集原为文三卷、诗四卷。但诗集散佚,仅存文集三卷。初刻于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后于清乾隆五年(1740年),由事讲之裔孙詹道行重刊刻,即是此本。事讲从罗洪先游,传姚江良知之学。其文亦秉其所承,以弘扬王守仁之学说为旨,所撰所述均意在于此。有四库本存世。
三卷。美国狄考文(详见《形学备旨》)与清邹立文(详见《形学备旨》)同撰。这是为当时各处学堂编撰的笔算启蒙课本,全书条理清楚,语言浅近,设有诸多算题,采用阿拉伯数码字和现行加减号,分数记法也同现在一样,
一卷。清孙承泽(生平见《尚书集解》)撰。此书前有小序,即《庚子销夏记》之序。其文也与《庚子销夏记》同,只是前后次序有异,应是《庚子销夏记》的手稿。书中又附元人破临安所得《宋书画目》一卷,前面也有孙承泽
十八卷。明梅鼎祚(1549-1615)编。生平见《才鬼记》。梅鼎祚仿冯惟讷《古诗纪》之意,辑陈、隋以前之文为《文纪》,此为其一。此编上承魏、晋,下启齐、梁,其间清俊之体犹存,纂组之风渐盛,居文质升降之
三卷。明黄叔(生卒年、爵里、事迹不详)编。此书题尊生馆校。书前有于若瀛序,其中说“吾友黄叔……选名家杂剧付之剞劂,乃以杂剧之名为未雅,而题之曰《阳春奏》。”据卷首“凡例”,知所选元曲“尽依旧本改定”。
二卷。清潘世恩(生卒年未详)撰,沈桂芬续编。世恩字槐堂,号芝轩,吴县(今苏州市)人,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进士,官至军机大臣,武英殿大学士,谥文恭。桂芬字经笙,宛平(今属北京市)人,道光二十七年(
十三卷。明黄端伯(?-1645)撰。黄端伯,字元公,建昌新城人。生卒不详。崇祯初(1628)进士,授宁波推官。著有《易疏》等。端伯生平好佛,曾镌私印曰“海岸道人”,取《楞严经》引诸沈冥出于苦海之语。及
① 一卷。清宋翔凤(1776-1860)辑。翔凤字于庭,长洲(今江苏苏州)人,经学家,常州学派有名的学者。庄述祖之甥。嘉庆庚申(1801)举人,官湖南新宁县知县。翔凤治经学,“志在西汉家法,微言大义”
清同治年间刊行本。此图为吴县腹地之图。凡分二十七部,为图三百四十二幅。自明季以来,吴县之鱼麟册籍,悉已销毁,为杜绝侵占之弊,同治壬申(1872),邑令高心夔令用冯氏丈田法,以罗盘弓尺,节节实量,缩绘入
二卷。清焦袁熹(1660-1725)撰。焦袁熹字广期,金山(今属江苏)人。康熙举人。贯穿经学,工制义。诗亦富于独创,不同流俗。著有《春秋阙如编》、《此木轩纪年略》、《此木轩四书说》等。其学贯彻天人,包
十二卷。明倪元璐(1593-1644)编。倪元璐,字玉汝,号鸿宝,一号国客。浙江上虞人。天启二年(1622)进士,授编修。累迁为国子监祭酒。著有《儿易内外仪》。元璐气节文章,均为世所称道。而此书庞杂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