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说文举例

说文举例

①一卷。清陈瑑(生卒年不详)撰。陈瑑字聘侯,一字小莲,又字恬生,自署六九学人,嘉定(今属江苏)人。道光二十四年(1844)举人。少受业于段玉裁门下,精习文字、音韵、训诂之学,著述尚有《说文引经考证》、《说文引经互异说》、《六九斋撰述稿》等。父诗庭为钱大昕入室弟子,曾对他说钱氏云“《说文》有举一反三之例,有连上篆文句读之例”,便因之进而探求《说文》条例,撰为此编。共有二十目:(1)举一反三之例,(2)连上篆文句读之例(以上二目承钱氏之说),(3)解字中存古文而不列重文之例,(4)以形为声之例,(5)称经有前后互异之例,(6)有读若之字或取转声之例,(7)称经有不显著书名之例,(8)称经有以经文证字义而所称经并非其字之例,(9)称经有取经师说之例,(10)所有异文皆经典正文之例,(11)分部有兼形声会意之例,(12)分部有非某之属虽从某而分归诸部之例,(13)分部有不以省文之例,(14)有两部并收文异义同之例,(15)有用纬书说之例,(16)本有之字而世俗借为他用者,(17)本有之字与今俗字俗音义不异者,(18)所有字不见于正文者,(19)有误称经文者,(20)分部有有母无子之例。所列条目虽多,均不能与钱氏两条相比,价值不大。今有《许学丛刻》本,刊于光绪十三年(1887)。②七卷。近代陈衍(1856-1937)撰。陈衍字叔伊,号石遗老人,福建侯官(今闽侯)人。光绪举人,任学部主事,曾为张之洞幕客。著作尚有《说文解字辨证》、《石遗室诗话》、《石遗室诗集》、《石遗室文集》等。是书系研究《说文》条例的著作。陈氏以为研究《说文条例》的著作,自宋郑樵《通志·六书略》至清王筠《说文释例》,虽益精密,但太烦琐,因撰是书力求简明。所举之例依次是:六书之例、合古籀之例、引经之例、读若之例、通人说之例、方言例、同意之例、部居之例、古今字之例、列字次第之例,阙字之例、说解之例。每例之下复列子目,颇浅明而便于初学。然而犹嫌门类过繁,彼此混淆。如“象形而不言象形例”,举“舛”字《说文》谓“从夕相背”,不言象形,并断为“实象对卧形”,按此以《说文》例之,从两形者当为会意,不得称象形,此乃象形与会意相混,二者界限不明。是书有其家刊本。

猜你喜欢

  • 居士集

    五十卷。宋欧阳修(1007-1072)撰。欧阳修生平见《毛诗本义》辞目。此集前列苏轼序及年谱。旧本每卷有熙宁五年(1072年)子发等编次数字。而苏轼序谓得于其子棐,乃次而论之。序作于元祐六年(1091

  • 潜斋处语

    一卷。清杨庆(详见《古韵叶音》)撰。是书共分二十四个门类,体例效仿宋代理学家们口语问答、师徒论学的形式,不重文字修饰,但所论观点却甚为浅显。他以在梦境中梦得东晋道教炼丹家抱朴子葛洪为证,驳斥陈淳无鬼神

  • 易经存疑

    十二卷。明林希元(生卒年不详)撰。希元字茂贞,号次崖,同安(今福建同安)人,官至两京大理寺丞,立朝有风节。是书解经以朱熹《周易本义》为主,兼引蔡清之《周易蒙引》,微有异同。其言存疑者,洪朝选序谓其“存

  • 许印林遗著

    一卷。清许瀚(生卒年不详)撰。许翰字印林,又字澜沧,山东日照人。道光举人,官峄县教谕。深于训诂,好金石文字,袭自珍称之为“北方学者第一”。其撰述甚多,但刊行者殊少。其考释款识之作,仅录于吴氏《捃古录》

  • 周易汇解衷翼

    十五卷。清许体元撰。许体元字御万,灵武人。其书大旨以象为主,对于每一卦都是先观本象,次观系辞所取之象。凡时义德用之所在,均在象中见之。许氏认为八卦有本象,有象中之象,有理中之象。又说象中象与理中象各有

  • 西安县志略

    十三卷。清雷飞鹏等修,段盛梓等纂。雷飞鹏,宣统元年任西安县知县。段盛梓,邑人。西安县治,设于光绪二十八年,因建置未久,故无县志。光绪三十二年,西安县前令即有书录,三十四年王孝偁又讨询邑中绅士段盛梓等,

  • 何猿叟日记

    一卷。清代何绍基(生卒年不详)撰。何绍基字子贞,号东洲,一号猿叟。道光进士,官编修,精于经史研究,尤工于书法。著有《惜道味斋经说》、《说文段注驳正》、《诗文集》等。此书是作者在道光十五年(公元1835

  • 镇海县新志备稿

    二卷。民国盛鸿焘,董祖义纂。盛鸿焘字蔚堂,广东香山人,光绪八年举人,光绪末年任镇海县知事。董祖义字颖笙,邑人,光绪二十八年举人。《镇海县新志备稿》民国二十年(1931)上海蔚文印刷局铅印本。全书二卷,

  • 书林清话

    十卷。清叶德辉撰。叶德辉(1865-1927),字焕彬,号直山,又号郋园,湖南长沙人,清末民初的藏书家、目录学家。清光绪十八年(1892)进士,官至吏部主事。平生致力于古籍的收藏和校勘,而且注重目录学

  • 同治圣德千字文

    一卷,清程寿保(其生平未详)编。是编为歌颂清同治帝平定太平军和捻军起义的“战功”而作,系拆散梁周兴嗣《千字文》重新编次而成的四言歌诗。起句曰“皇帝御吉,敬天爱民,朝野中外,率土来宾”,篇末以“效嚬寻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