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卷。魏王肃(195-256)撰。清马国翰辑。王肃字子雍,东海郡(今江苏东海)人,三国魏学者。曾拜散骑常侍。学术上推服马融、贾逵,而不喜郑玄之学。注有《孔子家语》,集有《圣证论》等。《孝经王氏解》载于
三种,五卷。民国黄侗编。黄侗字晓城,浙江义乌人。丛书收义乌乡贤遗著三种;清陈德调二种,楼杏春一种。陈德调为嘉庆进士,曾为衢州府学教谕,丛书收其《我疑录》一卷附《读古本大学》一卷、《存悔堂诗草》一卷,前
不分卷。清历代敕编。玉牒,即指清朝宗室谱牒。清朝规定由宗人府会同内院礼部十年一次纂修玉牒。现有故宫博物院藏原稿本,另有宗人府副本原藏孔德学校。
一百五十七卷。明薛应旂撰。应旂生卒年不详,字仲常,号方山。明武进(今属江苏)人。嘉靖进士,授慈溪知县,屡迁南京考功郎中,主京察。忤严嵩,谪建昌通判,后任浙江提学副使。曾就学于王守仁,主“良知”说,晚年
一卷。明朱孟震(详见《河上楮谈》条)撰。此书体例与《河上楮谈》相同,而所记多琐事,其中“安南国试录”叙述颇详,足资考证,有一定参考价值。有明万历间刊本,共一册,书首有万历十年(1582年)朱孟震自序,
六十九种,七百四十二卷。清胡凤丹编。胡凤丹字月樵,浙江永康人。官湖北道员,曾编有《金华文粹书目提要》。丛书收金华历朝著作六十九种,按四部排列,计经部十五种,史部十一种,子部十四种,集部二十八种,前有《
二卷。清张宪和撰。张宪和,平湖(今浙江平湖)人,官湖南辰溪县知县。他对《春秋公羊传》深有研究,著有《公羊臆》二卷、《读公羊注记疑》三卷,合刊为《张氏公羊二种》。《公羊臆》兼采汉、宋,博综众说,颇有心得
五卷。清夏伊兰撰。夏伊兰,生卒年不详,字佩仙,浙江钱塘(今杭州)人,秀才夏松如之女。清代诗人。此书有道光九年(1829)刊本。书前有邵正笏、陈惟亨、黄宪清、罗文鉴及食香女史、姚罗星所作序言,有姚若撰写
一卷。清代王潜刚(生卒年不详)编。《观沧阁藏魏齐造像记》一书,收北魏时造像共有四通,即:北魏长庆寺造舍利塔并记,王苌造像并造像记;李禄造像并造像记,比丘僧东朗造像记。收东魏时造像共有四通,即:金明心等
一卷。常爽(生卒年不详)撰。马国翰(详见《五经通义》条)辑。常爽字任明,河内温(今河南温县西南)人,魏著名的经学家。据《北史·常爽传)记载:“爽少而聪敏,严正有气慨”,“笃志好学,博闻强识,明习纬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