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历史百科>四库百科>通城县志

通城县志

①九卷,清盛治纂修,丁克扬增修。丁克扬,字琴溪,浙江萧山人,进士,官通城知县。县志自宋熙宁升镇为县后,邑人何隆于明弘治六年(1493)创修,万历二十六年(1598)邑人舒大猷续修,崇祯九年(1636)县令赵三台补修,顺治九年(1652)县令盛治重修县志序。至康熙十一年(1672),丁克扬莅任,奉檄修辑县志,以佐省志采辑之用。通城值兵燹之后,四境初平,人文凋谢,户口衰零,百废待举,旧志散佚殆尽,难于搜集。丁克扬求得旧志数本,籍为底稿,采诸家乘俾史以广见闻,访断碣残碑以征事实,历数月仓促成书。顺治九年(1652)初刻,康熙十一年增刻。此志体例未能尽合,如缺学校志,其子目也有可议者,如善政志,附申详清文、惠民不费、条编输纳、空总便民、革富民马、均平粮差、剔收除弊、定法催正、革除陋规等类,所列各目,殊不雅驯,至舆图、田赋、艺文、杂志,则抄录旧志,无所损益。② 二十四卷,首一卷,补遗一卷。清郑菼修,杜煦明、胡洪鼎等纂。郑菼,字慕韩,河南罗山县人,进士,官通城知县。县志自康熙十一年丁克扬修后,道光二十三年(1843)重修,脱稿未付梓,嗣因乱事频兴,屡经兵燹。同治四年(1865),郑嗣奉饬令各州郡县编订志书,延邑人杜煦明、胡洪鼎,教谕钟寿朋,训导卢殿才等分任纂修,并取道光县志参酌损益,书成于同治六年(1867)。分疆域、山川、沿革、建置、学校、礼制、载秩、选举、人物、艺文、庙宇、古迹、茔墓、祥异、兵事、杂记、补遗。分目一百三十。此志山水形势,始终不改,风土物产,今昔不殊,均遵旧志,按序详载。建置沿革,改号易属,断自何代,官署市镇,修于何时,据实考核,依次编入。学校,道光以前规模宏备,兵燹后概遭倾毁,备录以待兴复。礼制,于现行典礼详细毕登。选举,姓氏科目依旧载明,补辑遗漏。人物,分列忠义节烈,采访无遗。艺文,旧志搜罗遗滥,此志则大加删削。兵事,见闻所得依类补编。杂记,事宜记载,无类可归,别为一编附后。补遗,得之甚迟,不容见弃,汇集分列以免遗失。此志选取甚宏,编次也颇有序。

猜你喜欢

  • 读书日记

    六卷。清代刘源渌(1619-1700)撰。此书是作者的读书札记,分“记疑”五卷,“冷语”一卷。此书原本“记疑”二十四卷,“冷语”五卷,后经人删定而成《读书日记》六卷。全书尊奉程朱一派理学,抨击陆王学说

  • 左传札记

    七卷。清钱绮(1797-1858)撰。绮字映江,号竺生,元和(今江苏苏州)人,诸生。好钻研《左传》,深思博考,有所心得,就写于书眉上,定为七卷,成《左传札记》。其中分总札、条札、石经札数种。论非一事、

  • 童蒙训

    三卷。宋吕本中(见《春秋集解》条)撰。吕本中出身于世代儒家,崇儒重道,故其所记多正论格言,师友遗文及立身、处世、读书、从政之言论,多警辟规勉,可以为训。大抵皆根本经训,务切实用,为旧时家塾训课之本。由

  • 秋蕙吟馆诗集

    十卷。清金和(1818-1885)撰。金和,字弓叔,号亚瓠。上元(今江苏南京)人。少有文名,以才情见长,不拘泥于八股程式,故终身不得仕进,性嗜酒,好声色,常狎妓,为人处世不加检束,“近于狂”,人称“振

  • 九星穴法

    四卷。旧本题宋廖瑀(生卒年不详)撰。廖瑀,字伯禹,十五岁时就已通五经,所以乡人称其为廖五经。传说他精通堪舆术,因得金山善地,所以自称金精山人,并撰有《九星穴法》一书。《九星穴法》,专以九星辨穴体而相地

  • 回疆则例

    八卷。清赛尚阿等奉敕修。赛尚阿,蒙古正蓝旗人。官至军机大臣、大学士。是书于嘉庆十六年(1811)始修,后经续修,于道光二十二年(1842)呈奏是编。书卷一为回疆叶尔羌各城额设阿奇木伯克等官,卷二为回疆

  • 皇极经世

    见《皇极经世书》。

  • 韵府钩沈

    五卷。清雷浚辑。雷浚(1814-1893)字深之,一字广文,号寓楼,又号甘溪,江苏吴县人。通小学,精校雠。尚著《说文外编》、《说文引经例辨》等。是编以通俗韵书失收之字甚多,因用《古经解钩沉》、《小学钩

  • 醒园录

    二卷。清李化楠(生卒年不详)撰。本书内容乃记古代饮食,烹调技术等。版本有清乾隆、道光、光绪间《函海》本,《清史稿艺文志补编》本,1984年6月中国商业出版社《中国烹饪古籍丛刊》本。

  • 二妙集

    八卷。本书为金段克己(1196-1254)、段成己(1199-1279)兄弟诗集。段克己字复之,号遁庵。稷山(今山西)人。生卒年不详。金末曾举进士,入元不仕。段成己字诚之,号菊轩。正大间进士,授宜阳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