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历史百科>四库百科>通雅

通雅

五十二卷。明方以智撰。方以智(1611-1671)字密之,号鹿起,又号曼公,安徽桐城人。少与陈贞慧、吴应箕、侯方域等参加复社活动,人称四公子,驰名文苑。崇祯十三年(1640年)进士,官翰林院检讨。入清为僧,更名大智,字无可,别号弘智、药地,人称药地和尚。博学多识,于天文、地理、历史、生物、医药等均有研究,尤精于名物训诂、文字音韵之学。尚著《切韵声原》二卷、《正叶韵》二卷等。《通雅》成书后,初由何印尼、徐仲光刊是书十分之二,康熙五年(1666年)姚文燮为之刊竟。光绪六年(1880年)桐城方氏重刊。姚文燮本卷端有姚文燮及明钱澄序各一篇、方以智自序二篇。钱澄序方氏重刊本无。是书据“凡例”言乃万历七年(1579年)以前完成。方以智自序云:“期于通达,免徇拘鄙之误,又免为奇僻所惑,不揣愚琐,名曰《通雅》。”故《通雅》之“通”乃“通达”之谓。其书虽名曰“雅”,但并非补正《尔雅》之作,乃考证名物、象数、训诂、音声的作品,涉及范围十分广泛。首附有五篇论文,曰:《音义杂论》、《读书类略》、《小学大略》、《诗说》、《文章薪火》。前三篇论文字训诂之学,后二篇论诗文创作。另有《疑始》一篇,专论古篆古音,凡二卷。正文之后尚附《切韵声原》论声韵之学,《脉考》、《古方解》论医药之学,各一卷。正文略同于《尔雅》而大为增广,凡十九大类,每大类包括若干子目,即①《释诂》,分“缀集”、“古隽”、“謰语”、“重言”四子目;②《天文》,分“释天”、“历测”、“阴阳”、“月令”、“农时”五子目;③《地舆》,分“方域”、“水注”、“地名异音”、“九州建都考”、“释地”五子目;④《身体》;⑤《称谓》;⑥《姓名》,分“姓氏”、“人名”、“同姓名”、“鬼神”四子目:⑦《官制》,分“仕进”、“爵禄”、“文职”、“武职”、“兵政”五子目;⑧《事制》,分“田赋”、“货贿”、“刑法”三子目;⑨《礼仪》;⑩《乐曲乐舞》附以“乐器”;⑾《器用》,分“书札”、“碑帖”、“金石”、“书法”、“装潢”、“纸墨”、“笔砚”、“印章”、“古器”、“杂器”、“卤簿”、“戎器”、“车类戏具”十三子目;⑿《衣服》,分“彩服”、“佩饰”、“布帛”、“彩色”四子目;⒀《宫室》;⒁《饮食》;⒂《算数》;⒃《植物》,分“草竹”、“苇木”、“谷”、“蔬”四子目;⒄《动物》,分“鸟”、“兽”、“虫”三子目;⒅《金石》;⒆《谚原》。《通雅》内容较《尔雅》、《广雅》广泛丰富,分目亦较《尔雅》、《广雅》细致。是一部兼包文字音韵之学,内容分类又近似类书的规模宏大的著作;不过作者意在辨释名物,故征引以广其义,并非专事汇辑资料以便寻检,因此和类书是不同的。是书辨证词语训诂,以经史为本,旁及诸子百家、志书、诗赋小说,以及谣谚俗语,范围十分广泛;引文大多注明出处;训释语词意义时,往往交待何人曾予辨析,并折衷判断前人之说;且往往对语词意义的发展变化予以考辨。《通雅》内容丰富,体例严谨,洵宏篇巨制也。作者认为“草木鸟兽之名,最难考究”,必须“通晓方言,方能核之”(《通雅·凡例》)。因此,是书对方言俗语相当重视,所谓“引据古今,旁稽谣俗,博而通之”(《姚文燮序》),《释诂》篇中“謰语”、“重言”二子目及《谚原》篇搜辑方俗语词颇多,这在《尔雅》系著作的发展史上,是一个重大进步。《通雅》考据之精核、资料之丰赡,向受学者高度评价。《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曰:“明之中叶,以博洽著者称杨慎,而陈耀文起而与争,然慎好伪说以售欺,耀文好蔓引以求胜。次则焦箓,亦喜考证,而习与李贽游,动辄牵缀佛书,伤于芜杂。惟以智崛起崇祯中,考据精核,迥出其上。”本书保存了丰富的古汉语词汇,确“可为多识之助、考订之资”,如《论语·述而》:“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郑注以下皆以“执”为“执守”之“执”,《通雅》谓“执”即“艺”字,义为乐,此解可备一说;又如《礼记·士昏礼》:“日入三商为昏。”贾公彦曰:“商谓商量。”《通雅》谓“三商”即“三刻”,此句方得确诂。《通雅》有姚文燮刻本及桐城方氏重刊本等。

猜你喜欢

  • 莲华经石刻

    十四卷。明代董其昌(生卒年不详)书。原本为七卷,因每卷析为二,故称十四卷。大体书成于明万历廿七年(1599)至万历三十八年(1610),相距长达十二年之久。有经文近十万字,洋洋大观。但石之存佚不可知。

  • 铁庄集

    十一卷。清陆楣(1649-1720)撰。陆楣,原名子任,字紫宸,号铁庄,江苏无锡人,世代躬耕,家贫力学,无师承授受,读书于鸡栖猪栏之旁,后以文见知于朱孝廉,遂名动公卿间。楣终生不仕,不以时文为业,而时

  • 明文范

    六十六卷。明张时彻(1500-1577)编。张时彻字维静,一字九一,号东沙。鄞县(浙江宁波)人。嘉靖二年(1523)进士。官历南兵部主事,礼部员外郎等。本书选录明代洪武至嘉靖年间之文,计为四百四十二家

  • 六诏纪闻

    二卷。明俞夔撰、彭汝嘉传刻。俞夔,字舜臣,建德(今属浙江)人。正德进士,累官四川安绵兵备佥事。会诸藩入冠,夔出奇擒其首,复古维州,筑平番、赤土二堡。因功升本司副使,备兵建昌。平土官刺马仁等之乱,寻补南

  • 松亭行记

    二卷。清高士奇(详见《春秋地名考》)撰。康熙二十年(1681)二月,康熙帝奉祖母太皇太后行幸温泉。四月,出喜峰口。高士奇皆扈从。本书即记述沿途山川风景,并附载士奇所作诗文。士奇以喜峰口为古松亭关,故以

  • 张界轩集

    八卷。清张时为(生卒年和事迹不详)撰张时为字景明,余干(今属江西)人。明福王时贡生。此书乃由其族孙张司直所刻。目列十六卷。首序传目录一卷,次为《学约言》四卷,《读近思录纪言》一卷、《六寤言》一卷,《丧

  • 蕉轩随录

    十二卷。清方浚师(生卒年不详)撰。,方浚师字子严,咸丰举人,官至永定河道。此书杂记一些遗闻琐事,还有一些经史考证、诗文评论方面的内容。全书每卷有目次,记载较为杂乱,书中观点反对清代学者黄宗羲、阎若璩、

  • 翠屏笔谈

    一卷。旧本题宋王应龙撰。此人生卒年、仕履生平事迹均不详。此书多记宋代诗话,兼及神经杂事。内容大多采拾他书而成,而且编排散乱,毫无体例。某些史实的记载,时间、事件与史传所载不符,脱文之处较多,大体为传闻

  • 经冶堂解义

    二卷。清郭坛(生卒年不详)撰。郭坛字岱封,山东潍县(今潍坊市)人。乾隆乙卯优贡,考授主簿。素怀淡泊,不营仕进。郭坛为学不同世俗,举凡典章、名物、地理、氏族、律吕、文字、训诂之学,无不研究。每治一经,既

  • 开国纪略

    不分卷。清未著撰人姓名。该书的断限为两段:第一段自明神宗万历十一年(1583年)清太祖努尔哈赤起兵攻克尼堪外兰图伦城起,至明熹宗天启五年(1625年)迁都沈阳止;第二段自清太宗崇德元年(1636年)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