遁世编
十四卷。明钱一本(详见《像象管见》条)撰。此书记古来隐逸之士,自唐虞至元,分神隐、真隐、儒隐、节隐、侠隐、哲隐、达隐、高隐、别隐九类,共十四卷。其内容甚为芜杂,且疏漏也多。如钱一本将其不知姓名的人一概称之为真隐,其所谓阮籍遇苏门山人,即是孙登,不应说其无姓名,实为有失考证。又褚伯秀本为黄冠而将其列入高隐、梁鸿并无排难解纷之事而将其列入侠隐,林灵素诡谲羽流亦目曰别隐,均甚不允协。其他也多科配未确、简择未当。此书是钱一本建言罢归后,姑且借此以抒志忘情仕宦之志,考据则非其所留意也。有明刊本。
十四卷。明钱一本(详见《像象管见》条)撰。此书记古来隐逸之士,自唐虞至元,分神隐、真隐、儒隐、节隐、侠隐、哲隐、达隐、高隐、别隐九类,共十四卷。其内容甚为芜杂,且疏漏也多。如钱一本将其不知姓名的人一概称之为真隐,其所谓阮籍遇苏门山人,即是孙登,不应说其无姓名,实为有失考证。又褚伯秀本为黄冠而将其列入高隐、梁鸿并无排难解纷之事而将其列入侠隐,林灵素诡谲羽流亦目曰别隐,均甚不允协。其他也多科配未确、简择未当。此书是钱一本建言罢归后,姑且借此以抒志忘情仕宦之志,考据则非其所留意也。有明刊本。
不分卷。清杨廷芝撰。杨廷芝字仁圃,山东蓬莱(今山东蓬莱)人。是书题云“遵朱会通”,大旨详于自序。廷芝以为朱子教人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故《宪问》篇“不患”章尝四见,而注云,凡指同而文不
四十五卷。明周圣楷撰。圣楷字伯孔,湘潭(今属湖南)人。生卒仕履不详。该书是一部专门记录楚中人物名胜的地方志书,大致以人物为主,以山水古迹附之。书分二十五门,曰大臣、名臣、大将、智谋、谏诤、文苑、良史、
二卷。宋曾宏父撰。曾宏父,字幼卿,自称风墅逸客。庐陵(今属江西省)人。此书虽远引石经及秘阁诸本,但自述其所集《风墅帖》则特详,凡所收录,皆有典则,为藏书家所少见。清朝初年,朱彝尊得射渎抄本,并为之作跋
一卷。唐赵匡(生卒年不详)撰。清马国翰辑。赵匡字伯循,天水(今属甘肃)人,唐代中期经学家。曾师从著名学者萧颍士,作过殿中侍御史、淮南节度判官、洋州刺史。曾与《春秋》学者啖助讨论经义,后与陆淳等一起整理
二卷。清曹贞吉(1634-1698)撰。曹贞吉字升阶,又字升六,号实庵,安丘(今属山东)人。康熙三年(1664)进士。官至礼部郎中。曹贞吉曾著有《珂雪诗》,本书则系词集。上卷收词一百三十四首,下卷一百
二卷。无撰者姓名。此书前有作者自序,称“葆真子所留《真诠》,余旧常删节之,犹病其多,今重为订正,撮其要旨”等说。书后《跋》题“丁酉立秋前二日,梦觉子书”。也不知作者何人。又一行署“酉岩山人”四字,《四
一卷。宋释法颖(?-456)集。法颖,俗姓索,敦煌(今甘肃省敦煌县)人。为法香弟子。宋元嘉末来到江南。孝武帝时(454-464在位)为都邑僧正。后敕为僧王。居多宝寺。《十诵比丘尼波罗提木叉戒本》的主要
三十四卷。清王士祯(详见《古欢录》)撰。本书是士祯康熙二十八年(1689)官左副都御史,至四十年(1701)官刑部尚书十三年间所记。士祯自序称“居易”,“取顾况长安米贵居大不易之意”,后又说“认居易俟
二十七卷。明赵彦复(约1619前后在世)编。赵彦复字微生,河南杞县(今开封)人。生卒年不详。万历三十二年(1604)进士。官至湖广按察司副使。是编选中州之诗凡九家,李梦阳五卷、何景明五卷、王廷相一卷、
① 七卷。清王夫之(生平事迹详见《周易稗疏》条)撰。其所著《周易内传发例》中称,乙未于晋宁山寺始为外传。乙未为顺治十二年(1655)。自谓“外传以推广于象数之变通,极酬酢之大用。”其时,王夫之从永明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