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历史百科>四库百科>重订司马温公等韵图经

重订司马温公等韵图经

一卷。明徐孝编、张元善校。徐孝,明末顺天(今北京市)人,不仕。著《合并字学集篇集韵》二十三卷,《重订司马温公等韵图经》即是书所附之韵表。张元善永城(今河南永城县)人,彭城伯骐之后,袭封惠安伯。张氏卒于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徐孝大约是张氏的门客。《重订司马温公等韵图经》重订于万历三十年(1602年),刊于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这部韵图虽然冠以司马温公头衔,但与《切韵指掌图》无关,它是根据时音归并《切韵指南》而成。这部韵图有以下特点:(1)并声母:它将三十六字母归并为二十二个,布之于韵表,则成下面这个形式:

见溪端透泥 帮滂明精清心 非敷微照穿稔审 影晓来

其中“回”是心字加方围,徐氏注曰:“见吴楚之方”,说明不是当时北音中的声母;“敷”“微”两母,据《字母总括》“敷微轻唇不立形”说法,实际已不存在。“微”母不立形是个创见,说明微母已从〔v〕变为〔w〕,与影母等并为零声母,《中原音韵》、《韵略易通》中“微”母尚存在,直到《五方元音》和本书才将它实际取消,说明万历时代(1573-1620年)北音中微母的转化已经完成。“疑”母在《中原音韵》中尚存在,《韵略易通》将它并于“一”母,徐氏纯据北音,遂将它取消。本书还将照系二三等并为一类,由齐齿变为开口,读为〔〕系音。另外,它还将原属日纽的“二、而”等字列在影纽,表明这些字已经不念〔〕,而接近现代〔〕的读法。这样,本书声母实际只有十九个。

帮p  滂p‘  明m 非(敷)f

端t  透t‘  泥n 来l

精ts  清ts‘  心s

照 穿‘ 审 稔

见k  溪k‘  晓x 影(微)o

(2)并韵摄:它将《切韵指南》的十六摄并为十三摄,为通、止、祝(u)、蟹、垒(ei、uei)、效、果、假、拙(e、ue、ie、ye)、臻、山、宕、流。“东钟”与“庚青”正式合并,通摄开口收原庚青韵字,合口收原东钟韵字。垒摄之“垒”“类”“雷”等字原是止摄合口,读〔uei〕,现列于开口,失落〔u-〕,变成〔ei〕。臻摄中将原侵寻韵字并入真文,表明〔-m〕尾已变为〔-n〕。山摄不仅取消旧日的〔-m〕,而且将《中原音韵》的〔in〕转化为〔iεn〕。(3)声调的特点:取消入声,确立阳平(称为“如声”,包括浊平和浊入的字);但入声只归入阳平而不入阴平。四声的排列顺序是阴平、上、去、阳平。上、去、阳平俱混有旧日的入声。(4)呼类与图式:此书只分开口和合口。各摄按开合分图,全书共二十五图。一图之内横列二十二声母,下分三栏,第一栏列粗音字,第二栏列照系字,第三栏列细音字。每栏内竖列平声、上声、去声、如声(阳平)各调的字。原入声字归阴声韵。《重订司马温公等韵图韵图经》忠实地记录了卡七世纪初年的官话音,是语音史研究的珍贵资料。本书流传很少,北京图书馆有收藏。陆志韦《记徐孝重订司马温公等韵图经》(收入《陆志韦近代汉语音韵论集》)把十三摄开合二十五图全部加以抄录,并逐图加以说明,是研究徐书最方便易得的材料。

猜你喜欢

  • 广中五先生诗选

    二卷。明陈暹(1405-1496)编。陈暹,字季昭,号云樵,华亭(今上海松江)人。所谓“五先生”,有孙蕡、王佐、黄哲、李德、赵介。五人之中,孙、王、黄、李皆仕宦;赵则隐居不出,所谓《临清集》亦不甚流传

  • 临湘县志

    十三卷,首一卷,末一卷。清恩荣等修,朱俊彦等纂。恩荣,长白人,曾任临湘县知县。朱俊彦,湘潭人,教谕。临湘,后唐始设县,邑志则创修于明万历年间。清康熙年间曾重修县志。此志则续康熙志,为第三次纂修。《临湘

  • 二家诗抄

    二十卷 清邵长蘅(1637-1704)辑。邵长蘅字子湘,别号青门山人,武进(今属江苏)人。长蘅性颖悟,束发能诗;弱冠既以古文辞名。客游京师,与施闰章、汪琬、陈维崧、朱彝尊等交往甚密,时相唱和。应顺天乡

  • 梅岩文集

    十卷。宋胡次焱(约1270年前后在世)撰。胡次焱,字济鼎,号梅严,晚号余学。江西婺源人,生卒年不详。其先祖本李唐宗室,五代时育于胡,因此姓胡。咸淳四年(1268)进士,官贵池县尉。宋亡,奉母归,教授乡

  • 留都武学志

    五卷。明徐伯征撰。徐伯征,字孺台,浙江海宁人。万历四十七年(1619)进士,天启三年(1623)任南京武学教授,后官至扬州府知府。本书乃作者任南京武学教授时所撰,记南京武学之建制、设官、职掌,以及有关

  • 士材三书

    八卷。明李中梓(详见《内经知要》)撰。此书为清人尤乘增辑。收录《诊家正眼》二卷,《本草通玄》二卷,《病机沙篆》二卷,并附其门人尤乘所辑《寿世青编》二卷,亦为李中梓之说。其中《诊家正眼》专论脉学,以王叔

  • 使西日记

    一卷。明都穆(1459-1508)撰。都穆生平事迹见《壬午功臣爵赏录》条。该书是一部记地方情况的著作。正德八年(1513)都穆奉使册封庆藩寿阳王妃,从京师远至宁夏。于路记其途中情景,乃成是书。书中于灵

  • 别本后乐集

    十卷。《附录》二卷。宋卫泾(?-1226)撰。卫泾生平详见《后乐集》(辞目)。卫泾集本五十卷,刊于元代,年久散佚,后从散见《永乐大典》中篇章编次成帙。此本乃其十四世孙楫所辑,以志乘诸传及遗像弁卷首,以

  • 尚书苇籥

    二十一卷。潘士遴撰。其生卒年不详。士遴字叔献,乌程(今浙江省湖州市)人。明代学者。天启二年(1622)进士,官至大理寺寺副。《尚书苇籥》全书立意,欲囊括汉、宋诸儒旧说,而折衷以己意。其自视过高而才力不

  • 明斋先生疑礼问答

    八卷。朝鲜尹拯撰。尹拯生卒年未详,字子仁,号明斋,坡平人。此书为尹拯平日与朋友、门人讨论礼制的言论,由门人汇集成编。其书体例大体依金长生《疑礼问解》。全书以《家礼》为主,凡问辞出于《家礼》的只称某条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