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历史百科>四库百科>金瓶梅

金瓶梅

明兰陵笑笑生撰。作者的真实姓名及生平事迹不详。兰陵今属山东峄县(枣庄市境内),作品中又多用山东方言,因此作者可能是山东人。明代沈德符《万历野获编》说:“闻此为嘉靖大名士手笔”。有人推测为王世贞,实不可信。后又有李卓吾、薛方山、赵南星、徐渭等说法,多为猜测之言;近年又有李开先、贾三近、屠隆、李渔诸说,研究者各提出一些证据,但都不够充分。《金瓶梅》究竟出自谁手,尚待进一步研究。《金瓶梅》一百回,内容是从《水浒传》中“武松杀嫂”一节衍化出来,写市井恶棍西门庆,游手好闲,终日和一些帮闲篾片一起淫乐。自己有一妻二妾,见了潘金莲后图谋通奸,毒杀了她的丈夫武大,武松报仇,错杀了李外传,被刺配去孟州,他便乘机娶了潘金莲。以后他又骗奸了有夫之妇李瓶儿,并收了潘金莲的婢女春梅。《金瓶梅》即这三个女人名字的合称。他又贿赂蔡京,做了个理刑副千户。从此更勾结官府,贪赃枉法,霸占妇女,荒淫无度。李瓶儿和西门庆因为淫欲过度,相继死去。尔后,西门庆的正妻吴月娘因潘金莲、春梅和女婿陈经济通奸,把她们卖了,结果潘金莲被武松杀死,春梅做了周守备的妾,以淫乱被杀。这时天下大乱,金兵南侵,吴月娘带儿子孝哥逃往济南,经普净和尚点破,知孝哥乃西门庆托生,便令其出家。这是一部暴露文学作品。小说的中心人物是西门庆,他是个豪商和恶霸的典型,他交通权贵、横行乡里、蹂躏妇女,为了满足他不断膨胀的私欲,不惜牺牲一切人的利益,欺诈、凶残、狠毒、贪婪,作者通过他荒淫无耻的生活及罪恶的发家史,暴露了明代社会政治的黑暗,经济的腐朽,道德的沦丧,伦理的堕落等现实。此外,作者通过西门庆这样的一个典型人物在社会上的活动脉络,描写了上自宫廷间皇帝身边为非作歹的宦官和朝廷上擅权专政的太师,下至在市井间招摇撞骗、蛮横狡诈的帮闲篾片和地痞流氓等形形色色人物的精神状态,透过他们的卑劣行为和罪恶活动,清楚地勾划出了一幅阴森残酷的鬼蜮世界的轮廓。整个作品具有相当强烈的现实气息和深刻的认识价值。《金瓶梅》在中国小说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它以前的一些长篇小说,大都是长期流传于民间的故事传说,后由作家加工、提炼而成。而《金瓶梅》则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由文人独创的长篇小说。从此,文人创作就逐渐替代了宋元以来根据民间说讲故事而整理加工的话本,成了小说创作的主流。在题材上《金瓶梅》也有重大突破,它不象以往长篇小说大多取材于历史故事和神话传说,而是以现实社会家庭日常生活及世俗情态为主要描写对象,鲁迅认为是开了“人情小说”的先河。正因于此,《金瓶梅》在艺术上颇具特色。作者描写了许多处于社会底层的荡妇娼妓、俳优帮闲、婢仆地痞、三姑六婆等诸色人物,他们堂而皇之地走进作品中来,而且姿态各异,栩栩如生,这是古代白话小说的一大进步。主要人物写得更是性格鲜明,神采飞扬。如同是西门庆的妻妾,潘金莲的嫉妒泼辣,李瓶儿的柔弱多情,吴月娘的城府捭阖,春梅的恣肆骄纵,写来各不相同。其它如纨绔子弟陈经济和市井无赖应伯爵都很真实,给读者留下相当深刻的印象。此外,小说细节描写维妙维肖,语言泼辣而酣畅,生动传神,鲁迅曾给予了高度评价:“作者之于世情,盖诚极洞达;凡所形容,或条畅,或曲折,或刻露而尽相,或幽伏而含讥,或一时写两面,使之相形,变幻之情,随在显见;同时说部,无以上之”。《金瓶梅》对后世小说影响深远,特别是对清代现实主义巨著《红楼梦》的产生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但是,这部书还有它的严重缺点,即作者对于所写的社会现象缺乏鲜明的爱憎感情,对于被剥削被压迫的人很少表示同情,对以西门庆为代表的统治阶级也很少表示憎恨。小说以欣赏的笔调描绘统治阶级腐朽靡烂的生活,尤其是大量的色情淫秽描写,表现了作者的低级趣味,影响了它的传播。《金瓶梅》的版本明代曾有抄本流传,今不存。现存最早刻本题《新刻金瓶梅词话》,一百回,无插图,卷首有欣欣子序、廿公跋、万历丁巳(1617年)东吴弄珠客序,通称“词话本”或“万历本”。词话本是现存各种《金瓶梅》的祖书,本书中有大量诗、词、曲、赋、赞、宝卷等韵文,方言特点鲜明,是研究小说发展史和汉语史的极有价值的材料。《新刻绣像批评金瓶梅》通称“崇祯本”,一百回,有插图,但无欣欣子序,不同于前者处在回目方面,前者文字参差不齐,后者对仗工整;在回目前的韵文方面,前者多是词,后者多是诗。清代康熙年间,彭城(今徐州)张竹坡就崇祯本加上评点重刊,称《皋鹤堂批评第一奇书金瓶梅》,通称“第一奇书本”或“张竹坡评点本”。1957年文学古籍刊行社出版了影印线装本,全二十一册。此本是明万历年间刊本,旧藏北京图书馆,1933年曾以古佚小说印行会名义影印,现用此影印本重用。1985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今人戴鸿森校点本,此本以文学古籍刊行社影印线装本为底本,加以校勘、标点,以简体字横排印刷,全三册,为目前最流行之版本。

猜你喜欢

  • 六安州志

    ①三卷。明喻南岳修,邵德久等纂。喻南岳,新建人,继知州邵德久后来任六安州知州。邵德久,浙江馀姚人,嘉靖二十九年来任六安州知州。邵德久来守是州,病六安旧无专志,因创议纂辑,于是开馆置局,推儒学学正王亮采

  • 易通释

    ① 二十卷。清焦循撰。此书系《雕菰楼易学》三种之一。焦氏治易有三术,即旁通、时行、八卦相错,实测经文传文而发明之。其于数之比例求易之比例,而经文传文尽通,故撰《易通释》二十卷。此书举经传之文相互引证,

  • 僧宝传

    全称《禅林僧宝传》三十二卷。宋代释惠洪(生卒年不详)撰。据有关文献记载,惠洪乃非平庸之辈。他虽然喜游公卿间,善诗交友,“于释门戒律实未精严”,“僧律多疏”,故世有多讽,有浪子和尚之称。但是,他却是聪明

  • 农田余话

    二卷。旧本题长谷真逸撰,不著姓名,不知何人。此书见《千顷堂书目》子部小说类,《钦定续通考》、《四库全书总目》同。内容所记皆元末杂事,如一条记至正壬辰红巾入寇,一条记至正甲申流星坠地。其书版本除《四库全

  • 大学古本说故

    一卷。清劳光泰(生卒年不详)撰。光泰字榕坡。广东南海人。嘉庆二十五(1820)进士。是书首有光泰自序,称是书字句一遵阳明之书,但见解与之有异,独知最尊朱子而序次又与之不同。书中称在止至善以至能得,是体

  • 金源札记等四种

    六卷。清施国祁编。施国祁字北砚,乌程(今浙江省吴兴县)人。其为人潜心笃学,然屡试不第。施氏熟读《金史》,其《金源札记》三卷及《金源又札》一卷均为校雠各本《金史》之作,为之辨体裁、考事实、订字句,得其错

  • 目莲救母劝善戏文

    三卷。明郑之珍(约生活在嘉靖至万历年间)撰。之珍字子玉,号高石山人,徽州(今安徽歙县)人。由于屡试不中,于是从此不试诸生。据卷首倪道贤序,称其至孝,自童至壮,无丝毫违父母心意。喜谈诗,宏词奥义,一于调

  • 春秋内外传筮辞考证

    三卷。清章来撰。章来,娄县(今上海松江)人。该书考证《左传》和《国语》中所载《周易》筮辞。有清光绪九年(1883年)刊本。

  • 开有益斋金石文字记

    一卷。续一卷。清朱绪曾撰。朱绪曾(约1796-1866),字述之,上元(今江苏南京)人。道光举人,官至知府,有《黑石文学跋尾》等著作。本书所录金石,上自魏曹真碑,下至清代钱文瑞书耕织图诗,共二十九种。

  • 校松江本急就篇

    一卷。近代王国维(1877-1927)撰。国维字静安,号观堂,又号永观,浙江海宁人。清末秀才,师事罗振玉,曾任清华研究院教授。著述甚丰。有《殷墟书契考》、《流沙坠简考释》等六十二种;另外有关古代韵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