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卷。汉蔡邕(133-192)撰。叶德辉(详见《礼记郑注正字考》)辑。蔡邕,字伯嗜,东汉陈留圉(今河南杞县南)人。蔡邕好辞章、天文、算术,能画,善鼓琴。建宁中拜郎中,奏定六经文字,咸为后学取正。以应诏
一卷。汉马融(详见《周官传》)撰,清马国翰辑。据《后汉书·马融传》说,马融本来想注《左氏春秋》,后见到贾逵、郑众注,说:“贾君精而不博,郑君博而不精。既精既博,吾何加焉!”于是只著《三传异同说》,并注
三十七卷。明王祖嫡撰。祖嫡字胤昌。信阳州(今河南信阳)人。生卒年不详。隆庆五年(1571)进士,选庶吉士,授检讨,迁国子司业。历洗马,进侍读。此编卷首脱去李维帧本序文,计赋、词、赞,六卷,杂文三十一卷
三种八卷。陈乃乾(1896-1979)编。陈乃乾,浙江海宁人,历任上海中华书局、开明书店、北京出版社编辑、上海市文献委员会、上海市文化局社会文化事业管理处编纂等职,在版本学、目录学、索引学方面有突出成
一百零六卷。一名《三才图书》。明王圻(详见《续文献通考》)撰。本书汇辑诸书图谱共为一编。古代的一些著述,凡有关天文、地理和人物等,常常绘以图谱,让读者见之形貌,以资参考。但是因其散见于众书之中,甚不易
七十九卷。清万希槐撰。希槐字蔚庭,湖北黄冈人。赵尚辅刻湖北丛书时搜访此书未得,民国十二年(1923)始排印于武昌,卷首曾国藩序作于同治九年(1868)。其书先标经文某句,提纲顶格大书。次以各经注疏、史
四卷。清叶梦龙编。叶梦龙字云谷,富于收藏。此帖取清代诸贤法书,以小楷为多。第一卷成亲王,朱竹垞、程周量、王阮亭、梁药亭、姜西溟、王蒲衣、何义门八家。第二卷汪退谷、陈匏庐、陈香泉、查声山、徐坛长五家。第
十三卷。明汪宗元撰。汪宗元,号春谷,崇阳(今属湖北)人。嘉靖八年(1529)进士,曾任南京太常寺卿,后官至总理河道右副都御史。本书为作者任南京太常寺卿时所作,主要记述明代南京太常寺之建制、设官、职掌,
四卷。清吴嘉宾(1803-1864)撰。嘉宾字子序,江西南丰县(今江西省东部)人。道光十八年(1838)进士。由庶吉士授编修。究心当世利弊,曾条陈海疆事宜。因事谪戍军台,寻释归。后任内阁中书。同治三年
十二卷。明钱士升(?-1651)撰。士升字抑之,浙江嘉善人。万历四十四年(1616)进士第一,官至文渊阁大学士。事迹附见《明史·钱龙锡传》。该书用注疏本,杂采前人之说,断以己意。许誉卿为之作《序》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