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历史百科>四库百科>阳谷县志

阳谷县志

①八卷,首一卷。清王天壁纂修。王天壁字文,安徽桐城人,举人出身,康熙十二年(1673)任阳谷知县。考阳谷旧志,创修于明嘉靖十五年(1536)知县刘素,书成于数月之间,难免陋略。再修于万历三十四年(1606)知县范宗文,较旧志加详。三修于崇祯四年(1631)李文林,基本沿袭旧志,增者仅数行。康熙十二年,王天壁奉旨修志,取旧志增订,遂成新志。《阳谷县志》康熙十二年刻本。全书八卷首一卷,分为:卷一建置、疆域、分野、形势、城池、山川、桥梁、风俗、都社、户口、土田、物产,卷二庙祠、公署、职官,卷三名宦、学校、人物、封荫,卷四孝义、贞烈、隐逸、武备、古迹、古墓、坊牌、寺观、灾异,卷五至卷七艺文,卷八题咏。卷首有序、凡例、图四幅。此志与旧志无大差异,几乎全部承袭旧志。此外,有目无纲,不合志体。②清王时来修,杭云龙纂。王时来字逊修,湖广钟陵人,拔贡出身,康熙四十九年(1710)任阳谷县知县。杭云龙,县教谕。王时来莅任后,见邑志自前令王天壁修后,至当时已四十余年未修了。其间景物兴废之殊,风俗今昔之异,户口盈虚不一,名宦乡贤、孝义贞烈之踵后,欲谋修辑之。正值兖州郡守金一凤拟纂修郡志,下令州邑,各修新志。王时来乃集绅士,取旧志为蓝本,设局开馆,聘杭云龙总其事,稿成,时来亲加校定,历时一月而志成。《阳谷县志》康熙五十五年(1716)刻本。此志完全承袭旧志,无大损益,为敷衍之作。其尚有民国九年(1920)和二十二年(1933)石印本。

猜你喜欢

  • 离骚

    一卷。清田砚池(生卒年事迹均不详)撰。版本有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梦鹧鸪楼刊本。

  • 榘庵集

    十五卷。元同恕(1254-1331)撰。同恕字宽甫。其先太原人,后徙于奉元(今属陕西)。至元间授国子司业,辞不拜。延祐六年(1319)立皇太子,召恕为奉议大夫。卒赠翰林直学士,封京兆郡侯,谥文贞。此集

  • 痎疟论疏

    见《痎疟论》。

  • 艾纳山房集

    五卷。清王九龄(?-1709年)撰。王九龄,字子武,江南华亭(今上海松江)人,生年不详。王顼龄之弟,康熙二十一年(1682)进士,累官至都察院左都御史。王九龄为人恬静有雅量,其诗才思富艳,辞采飞扬。此

  • 广寒香

    二卷。清汪光被撰。光被生平事迹均不详。作本剧署名苍山子。剧情是:临安青年米遥,字远思,自恃才高,诗酒狂放。宋徽宗为端王时,曾慕其名而派遣高俅赠以玉章。米遥至淮安,题诗酒家之壁:“桂花宜向月中看,谁送书

  • 大邑县志

    二十卷,清赵霦纂修。赵霦,安徽太平县人,附贡,曾任大邑县知县。大邑县经明末战乱后,官私典籍,荡然无存。乾隆初,县令宋载搜遗捐坠,荟萃成书。兹编则为续乾隆宋志而作。《大邑县志》同治六年(1867)刻本,

  • 四川盐法志

    四十卷。清丁宝桢(1820-1886)撰。丁宝桢,字稚璜,贵州平远(今织金)人。咸丰进士。同治六年(1867)任山东巡抚,光绪元年(1875)在济南建立山东机器局,次年任四川总督。有《丁文诚公奏稿》。

  • 尚书隶古定释文

    八卷。清李遇孙撰。李遇孙字金澜,浙江嘉兴人,岁贡生,生卒年不详。宋薛季宣《书古文训》被列入《四库全书·存目》中,且被认为“以古文笔画改为今体,奇形怪态,不可辨识。”李遇孙则因《宋史·艺文志》有孔安国《

  • 对山集

    十九卷。明康海(1477-1540)撰。康海,字德涵,号对山,武功(今属陕西)人,弘治十五(1502)进士第一,授修撰,后落职,放浪自恣,尝挟声妓酣饮,制乐造歌曲。著有《对山集》、《武功县志》。此集为

  • 通鉴纲目测海

    三卷。元何中(1265-1332)撰。中字太虚,一字养正,抚州乐安(今属江西)人。年少钻研古学,家藏书万卷,手自校雠,与门人讲述《易》、《春秋》之学。至顺二年(1331),行省请讲授于龙兴路(今江西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