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历史百科>四库百科>韩诗遗说补

韩诗遗说补

一卷。清陶方琦撰。陶方琦字子缜,浙江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光绪丙子(1876)进士,官至翰林院编修。该书为补臧庸《韩诗遗说》而作。陶氏根据诸书及陈乔枞本,既对臧氏本作了校改,又辑录补充其遗漏的部分。所征引诸书,象唐代僧人慧琳撰《一切经音义》,日本刻唐残本《玉篇》、《玉烛宝典》、《北堂书钞》等,都是臧氏本上所没有的。所补共四百一十条,臧氏本经陶氏补辑,可称完备,即使还有遗漏的,恐怕也没有多少了。《韩诗遗说补》卷末有作者自跋,跋称“所引诸书无可比附者,往往阅他书而得之”,这大概就是该书辑录补遗之所以能够如此详尽的原因罢。该书只见传抄本。

猜你喜欢

  • 春秋经异

    十二卷。清张漪(详见《诗传题辞故》)撰。该书撰成于嘉庆初年,按《春秋》十二公次序,每公各为一卷。卷首附录何休、范宁、杜预、胡安国等家序,卷尾附录补遗、勘误。该书大体上在于校订《左传》、《公羊传》及《穀

  • 大瓢偶笔

    八卷。清杨宾撰、杨霈编。杨宾(1650-1740),字可帅,号耕夫,别号大瓢,又号小铁,浙江山阴人,后就婚吴门遂籍苏州。善属文,精“汉书”、“杜诗”,少能书,工八法,塞外人称杨夫子。当时名重公卿如张英

  • 四民月令

    一卷。崔寔撰。崔寔(?-170年),字子真,涿郡安平(今属河北省)人。东汉桓帝时,论当世便事数十条,名为《政论》,指切时要,屡迁郡守,官至尚书。该书《隋书·经籍志三》著录、《新唐书·艺文志三》著录,《

  • 韫山诗稿

    六卷。清朱凤森(1776-1832)撰。朱凤森,字韫山,临桂(今广西桂林)人。嘉庆进士。著有《韫山六种曲》。韫山诗原共九卷,旧刻于京师。然岁久散佚。今分体编为六卷,拟古及乐府各体一卷一百一十首;五古一

  • 重修革象新书

    二卷。元赵友钦撰,明王祎(1322-1373)删定。王祎字子充,浙江义乌人。明初与宋濂同修《元史》,官翰林待制。有《大事记续编》《卮辞》《王忠文公集》等。王氏称《革象新书》芜冗鄙陋,便“为之纂次,削其

  • 周易变通解

    六卷。清万裕沄撰。万裕沄字澍辰,湖北黄冈人。曾官崇阳教谕。作者治易,主张“系辞变而通之以尽利,及化而裁之存乎变,推而引之存乎通。上下无常,惟变所适”,故名其书为“变通解”。全书宗汉人之说,认为邵子之先

  • 於陵子

    一卷。旧本题齐陈仲子(生卒年不详)撰。据王士祯《居易录》记载:“万历间学士,多撰伪书以欺世,如《天禄阁外史》之类,人多知之。今类书中所刻唐韩鄂《岁华纪丽》,乃海盐胡震亨孝辕所造。《於陵子》,其友姚士粦

  • 皇朝藩部要略

    十八卷,附表四卷。清祁韵士撰。祁韵士(1751-1815年),字鹤皋,山西寿阳人,清代著名学者。乾隆四十三年(1728年)进士,授编修,充国史馆纂修官,累官户部郎中。坐事戍伊犁。不久赦还。撰有《外藩蒙

  • 鸣道集说

    一卷。金李纯甫(1185-约1231,一说1177-1223)撰。李纯甫字之纯,自号屏山居士,弘州襄阴(今河北阳原)人。承安二年(1197)经义进士。前后三入翰林,仕至尚书右司都事。李纯甫初业词赋,后

  • 南汉书三种

    八卷。清吴兰修(生卒年不详)撰。吴兰修字石华,广东嘉应(今广东梅县)人,嘉庆举人,官信宜训导。关于五代十国之史书多有流传,惟南汉胡宾王《刘氏兴亡录》,原书久佚,吴兰修博采群书,仿古史体例,以年为经,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