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历史百科>姓氏起源>公孫

公孫

读音:Gōngsūn

【源】 ①相传神农同母之弟勗,嗣少典(黄帝之父)国君,世为诸侯,后以公孙为氏,盖轩辕帝(即黄帝)初姓公孙,后改姬姓,见《路史》(60,62)。 ②春秋时诸侯之孙皆为公孙,后亦有以为氏者(7,9,12,17,60)。【望】 高阳(17,418)。【布】 分布较广,人口不多。【人】 公孙域,东汉时玄菟太守(17)。


现行较罕见复姓。今河北之固安有分布。汉族姓氏。《郑通志》、《续通志》 之 《氏族略》亦俱收载。其源不一: ① 《姓氏考略》 注引 《路史》云: “轩辕黄帝初姓公孙,后改姬。” 又云: “神农同母弟勖、嗣少典国君,世为诸侯。后以公孙为姓。”此当系出姜姓。②郑樵注云: “春秋时诸侯之孙亦以为氏者曰公孙氏,皆贵者之称。”此以爵系为氏。《广韵》亦云: “古封公之后,自皆称公孙,故其姓多非一族也。”

春秋时晋有公孙·杆臼; 战国时有公孙·龙; 汉代有公孙·度,辽东太守; 唐代有公孙·武达,右武卫大将军; 宋代有公孙·一,淳熙进士; 元代有公孙·让,安吉知县。

猜你喜欢

  • 公巴

    读音:Gōngbā【源】 系自嬴姓,见《潜夫论》(5,63)。

  • 读音:fēng伏羲氏之后。(见《元和姓纂》)春秋时任、宿、须句、颛臾四国皆风姓。(见《通志·氏族略·以姓为氏》)

  • 巴顔

    读音:Bāyán历史上少数民族姓氏。《清通志·氏族略》收载。巴颜,在辽代为属国,在金代则为部名,后为姓,以部为氏。元代,则融为蒙古族。《元史·列传》有载; 至清或为满族,致使满蒙二族皆有巴

  • 读音:jǐ【源】 见《名贤氏族言行类稿》(10,63)。宋大夫仲几之后,以王父字为氏。(见《风俗通》)后魏俟几氏改为几氏。(见《魏书·官氏志》)

  • 士正

    读音:Shìzhèng【源】 见《姓苑》(9,63)。《姓氏词典》 引 《姓解》收载并注此音。未详其源。

  • 溪尊

    读音:Xīzūn《姓氏词典》 引 《宋史》 收载。其注称: “宋有溪尊勇丹。”未详其源。

  • 读音:Mǎ【源】系出非汉族姓。又,佤族简恩氏,其后裔分别以其两子的名为氏,其一为玛氏(159)。亦作马,世居云南西盟(160)。亦见《中华姓府》(63)、《新编千家姓》(73)。【变】亦作码(91)。

  • 读音:Zé罕见姓氏。《姓氏词典》 收载并注此音。当与“笮”同。《姓氏考略》注“笮”云: “音 ‘窄’。一作‘迮’;亦作 ‘莋’……”详见“笮”条。

  • 公族

    读音:gōng zú【源】 ①春秋时晋献公宠妃骊姬乱后,晋国无公族。及成公自周归,始官卿之嫡子以为公族,故赵盾请以赵括为公族大夫。韩厥子无忌谓之公族穆子,其后遂以官为氏(7,11,17,60)。 ②北

  • 阿布哈薩

    读音:E-fúgānbùhāsà【综】 清驻防察哈尔镶白旗中有阿布哈萨氏(259,260)。